年画收藏家李炼的故事(中):不断改写自己的收藏史 我的年画是跑出来的

年画收藏家李炼的故事(中):不断改写自己的收藏史 我的年画是跑出来的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4-28

李炼先生曾经是重庆晨报的一名记者,也是民间收藏家。多年前,他与我们共事的时候,就以其满屋东西找不到北的密集藏品,震撼所有不幸或有幸亲临现场的近友远客。我们将用三期专栏,打望一位民间收藏家的藏路历程——最先是见啥收啥,“广采百花蜜最甜”;现在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只收年画,并为重庆攒下了第一个民间年画馆。

1.老年画

今年谷雨之前,李炼跟媒体说其年画收藏史有十年。但谷雨之后,他说:“最近我整理年画,才发现从我买第一张年画算起,应该是22年。1997年,我去成都采访中国艺术节,有一个民间艺术分会场,有四川绵竹年画,我就买了几张。”炼哥的年画收藏史就这样前推十年。

但李炼与年画的重量级接触,还是十年那个版本。2008年国庆节前几天,他跑到郑州去耍。“一个开封,汴梁古都,当时连一个博物馆都没有,名头最大的相国寺,结果半个小时就逛完了。我在街头发呆,不知向何处去?听见乡村巴士在喊朱仙镇!朱仙镇!我跳上车就去了,在镇上乱逛,就逛到年画一条街,这才想起当地是出年画的地方。”

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开山母镇,朱仙镇的父老乡亲从宋代开始就捣鼓年画。“太惊艳了,线条粗犷奔放、造型古朴夸张、色彩大俗大雅。都说‘红配绿,丑得哭’,但朱仙镇年画,红与绿的搭配是主打,绝处逢生,险处走马,太绝了!我一激动,就买了一大堆,有几十张吧,当时还比较便宜。接下来我还要到上海和江南走一趟,就在河南省博物馆旁边把这些东西打包寄回重庆了,这是我第一次批量购买年画的经历。”

2.老师傅

有一年,李炼在重庆梁平跑年画时,听说福建漳州的红版与黑版年画,是中国年画双绝。2017年大年初二,他就飞到漳州,通过坊间一个卖月饼饼模的老大姐,去找红黑双煞的年画老师傅颜文华。“她把我带到一间屋门口,门关着的,一看就是很久没住人了,一打听,说老爷子死了很多年,那些年画在他儿子手里面。我还是不甘心,回重庆查了些资料,又通过北京一个哥们,从漳州非遗中心打听到他儿子颜仕国的电话,第二年春节我又去了。颜仕国在一个小区当保安,住在城边一个类似于还建房的小区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他时都已经中午了。我软磨硬泡,他才拿出两幅黑版年画,正是我差的品种,我只好又缠他,想拿下两幅,最后,得到一张,太不容易了!”

2017年12月,李炼去拜访佛山年画老师傅冯炳棠,老爷子当时已经81岁了。“佛山年画工艺太复杂,比如描金年画,他虽然也带有徒弟,但都还没有把一整套工艺学到手,包括他儿子也在做。当时我就觉得很贵,也只有他一家人在做,用过去的版子印的,当时他还能印一点。今年春节我又专门去拜访他,国家文化部提了一个口号叫让年画重回春节,当地就给老人家做了一个年画个展,我也想去全面地看一下。但个展之后,他的身价就倍增,我拜访的时候,又买了他一点年画,价格就比上次高出三成以上。去年他生了一场大病,瘦得不行。老爷子说现在来买他年画的,要么是收藏家,要么就是那种很有钱的人,他们不在乎。他现在身体不好,基本上就不能印了,更不用说刻版了,所以说只要是他亲自印的年画,还有他用他父亲的版子印的,就卖一张少一张了。”

2018年5月,李炼在苏州拜访桃花坞年画老师傅房志达。“老先生82岁高龄,是印年画的国家级传承人。他们分得很细,刻版的专门评一个,印刷的又专门评一个。去拜访他的时候,老爷子很精神,觉得他身体多好的,我还给他合了影,结果回来后,到12月6号,他就逝世了。也是去年5月,我去湖北老河口拜访年画传承人陈义文老先生,当时他91岁了,中午我们还请他喝酒、签名、合影,他很高兴,今年1月25号也走了。各地的传承人都这样,一旦走了,他的手艺没有传下来,就断了。”

3.老手艺

年画老师傅们的老手艺在当年极其日常,现在却极其华丽。李炼说:“以木版年画为主,在民间年画很鼎盛的时期,比如说刻印、彩绘、包括整理纸张,都是一道专门的工序,由专人打理。后来产业衰落,人员流失,因为养不起这么多人。比如刻版的师傅走了,就没人刻版了,很多年画都面临这个问题:木版年画,版的质量就像剧本一样,是保证年画质量的最大一个前提,刻版的师傅走了,新的版子在线条、力度、造型和比例的那种老派感觉就没有了,就是印出来,也没有原来那种味了。”

印年画的工人,而且还要是聪明娃儿,没有三五年的学徒生涯,跟着师傅一手一脚地学习,根本出不来。“以梁平年画为例,北方民间年画,五六个色就到顶,是它的封顶价了。而我们梁平的民间年画,五六个色只是起步价,最多可以达到十几个色,用木版来印的工艺,就要用十几道,因为每个色都要刻一个版子,还包括一个线条版,就是墨版。”

水印木版年画,是关于水、木和纸之间三位一体的一场游戏一场梦。“颜色的浓淡和色块的大小不一样,吃水度也不一样。而且梁平民间年画用的纸,又是他们竹山出的土纸,这种手工纸的性能不像机制纸,厚薄、伸缩性和疏密度,每张都不一样,变数很大,就是老师傅也只能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手感判断。比如说一个颜色上在纸上,要等一版干透了,才能印第二版。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下,干透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干透呢?一是不能撞色,色块之间如果没干透,它就会互相撞花;二是要用线条把色块套准,纸张是有收缩的,它要等纸张没变化了,才可以印第二个色。”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马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年画收藏家李炼的故事(中):不断改写自己的收藏史 我的年画是跑出来的

2019-04-28 07:04:26 来源: 0 条评论

李炼先生曾经是重庆晨报的一名记者,也是民间收藏家。多年前,他与我们共事的时候,就以其满屋东西找不到北的密集藏品,震撼所有不幸或有幸亲临现场的近友远客。我们将用三期专栏,打望一位民间收藏家的藏路历程——最先是见啥收啥,“广采百花蜜最甜”;现在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只收年画,并为重庆攒下了第一个民间年画馆。

1.老年画

今年谷雨之前,李炼跟媒体说其年画收藏史有十年。但谷雨之后,他说:“最近我整理年画,才发现从我买第一张年画算起,应该是22年。1997年,我去成都采访中国艺术节,有一个民间艺术分会场,有四川绵竹年画,我就买了几张。”炼哥的年画收藏史就这样前推十年。

但李炼与年画的重量级接触,还是十年那个版本。2008年国庆节前几天,他跑到郑州去耍。“一个开封,汴梁古都,当时连一个博物馆都没有,名头最大的相国寺,结果半个小时就逛完了。我在街头发呆,不知向何处去?听见乡村巴士在喊朱仙镇!朱仙镇!我跳上车就去了,在镇上乱逛,就逛到年画一条街,这才想起当地是出年画的地方。”

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开山母镇,朱仙镇的父老乡亲从宋代开始就捣鼓年画。“太惊艳了,线条粗犷奔放、造型古朴夸张、色彩大俗大雅。都说‘红配绿,丑得哭’,但朱仙镇年画,红与绿的搭配是主打,绝处逢生,险处走马,太绝了!我一激动,就买了一大堆,有几十张吧,当时还比较便宜。接下来我还要到上海和江南走一趟,就在河南省博物馆旁边把这些东西打包寄回重庆了,这是我第一次批量购买年画的经历。”

2.老师傅

有一年,李炼在重庆梁平跑年画时,听说福建漳州的红版与黑版年画,是中国年画双绝。2017年大年初二,他就飞到漳州,通过坊间一个卖月饼饼模的老大姐,去找红黑双煞的年画老师傅颜文华。“她把我带到一间屋门口,门关着的,一看就是很久没住人了,一打听,说老爷子死了很多年,那些年画在他儿子手里面。我还是不甘心,回重庆查了些资料,又通过北京一个哥们,从漳州非遗中心打听到他儿子颜仕国的电话,第二年春节我又去了。颜仕国在一个小区当保安,住在城边一个类似于还建房的小区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他时都已经中午了。我软磨硬泡,他才拿出两幅黑版年画,正是我差的品种,我只好又缠他,想拿下两幅,最后,得到一张,太不容易了!”

2017年12月,李炼去拜访佛山年画老师傅冯炳棠,老爷子当时已经81岁了。“佛山年画工艺太复杂,比如描金年画,他虽然也带有徒弟,但都还没有把一整套工艺学到手,包括他儿子也在做。当时我就觉得很贵,也只有他一家人在做,用过去的版子印的,当时他还能印一点。今年春节我又专门去拜访他,国家文化部提了一个口号叫让年画重回春节,当地就给老人家做了一个年画个展,我也想去全面地看一下。但个展之后,他的身价就倍增,我拜访的时候,又买了他一点年画,价格就比上次高出三成以上。去年他生了一场大病,瘦得不行。老爷子说现在来买他年画的,要么是收藏家,要么就是那种很有钱的人,他们不在乎。他现在身体不好,基本上就不能印了,更不用说刻版了,所以说只要是他亲自印的年画,还有他用他父亲的版子印的,就卖一张少一张了。”

2018年5月,李炼在苏州拜访桃花坞年画老师傅房志达。“老先生82岁高龄,是印年画的国家级传承人。他们分得很细,刻版的专门评一个,印刷的又专门评一个。去拜访他的时候,老爷子很精神,觉得他身体多好的,我还给他合了影,结果回来后,到12月6号,他就逝世了。也是去年5月,我去湖北老河口拜访年画传承人陈义文老先生,当时他91岁了,中午我们还请他喝酒、签名、合影,他很高兴,今年1月25号也走了。各地的传承人都这样,一旦走了,他的手艺没有传下来,就断了。”

3.老手艺

年画老师傅们的老手艺在当年极其日常,现在却极其华丽。李炼说:“以木版年画为主,在民间年画很鼎盛的时期,比如说刻印、彩绘、包括整理纸张,都是一道专门的工序,由专人打理。后来产业衰落,人员流失,因为养不起这么多人。比如刻版的师傅走了,就没人刻版了,很多年画都面临这个问题:木版年画,版的质量就像剧本一样,是保证年画质量的最大一个前提,刻版的师傅走了,新的版子在线条、力度、造型和比例的那种老派感觉就没有了,就是印出来,也没有原来那种味了。”

印年画的工人,而且还要是聪明娃儿,没有三五年的学徒生涯,跟着师傅一手一脚地学习,根本出不来。“以梁平年画为例,北方民间年画,五六个色就到顶,是它的封顶价了。而我们梁平的民间年画,五六个色只是起步价,最多可以达到十几个色,用木版来印的工艺,就要用十几道,因为每个色都要刻一个版子,还包括一个线条版,就是墨版。”

水印木版年画,是关于水、木和纸之间三位一体的一场游戏一场梦。“颜色的浓淡和色块的大小不一样,吃水度也不一样。而且梁平民间年画用的纸,又是他们竹山出的土纸,这种手工纸的性能不像机制纸,厚薄、伸缩性和疏密度,每张都不一样,变数很大,就是老师傅也只能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手感判断。比如说一个颜色上在纸上,要等一版干透了,才能印第二版。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下,干透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干透呢?一是不能撞色,色块之间如果没干透,它就会互相撞花;二是要用线条把色块套准,纸张是有收缩的,它要等纸张没变化了,才可以印第二个色。”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马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