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下个二十年 网络文学来日可期

走好下个二十年 网络文学来日可期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19-08-17

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闭幕,给大众带来了不少惊喜。据媒体报道,2018年我国重点网络文学总体营业收入342亿元,主要网络文学驻站创作者达到1755万人,其中签约作者61万人。2018年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2442万部,读者规模为4.3亿人,均稳中有增。特别是在网络文学IP转化方面,大会发挥了良好的平台作用,自第二届大会以来完成219部网络文学IP签约,总交易额近7亿元。总体来看,网络文学产业正逐渐走向更高定位,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象、类型到产业、生态,网络文学至今仍充满生机活力,关键还在于不断地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野蛮生长时期,网络文学“流量导向”特征明显,大量修仙、穿越、灵异等题材作品涌现,这种爽文虽然过瘾,但显然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在进入市场化运作并构建日益健全的监管体系后,网络文学才真正迎来了飞跃。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生产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通过竞争与筛选,高人气有口碑的IP无一不是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具佳并得到多方认可。以前阵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为例,作者从最初网友提问起意进行创作,再到微博连载、拍成网剧,展现的是一个“协调、规范、活跃的专业化跨界运作机制”。虽然也面临很多“过于离奇”“充满噱头”“古装现代剧”的批评,但其描绘盛唐气象、呈现历史细节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对器物、习俗的细节考究,让当代人记忆中的图像和文字活了起来,起到了连接个人与历史、时代与家国的作用。

不过,虽然网络文学产业已经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网络文学作品也逐渐量质齐升,成为中国文化扬帆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从“高原”迈向“高峰”之路依旧坎坷,需要从业者为之思考并努力。这其中,尤为需要关注的是市场化力量的“双刃剑”作用。文化发展有着独特的逻辑,虽然扎根于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却也并不完全依赖于这一因素。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都有着明显超越文字、故事、类型本身而可以凝炼为艺术的东西,这恰恰是由利润驱动、工业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文化产业所拒斥的。当一项具有艺术特质的创作工作被置于商业逻辑之下,它就很难逃避标准化的规范和大众口味的挑拣,文学作品中关于揭示、反思、批判以及回应时代问题、实现心灵解放等诸多特质则可能遭到侵蚀。我们需要认识到,迎合大众口味和消费主义绝不是人民性、时代性的表现,反而是网络文学自身异化的标志。

当然,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野在于“互联网”这一新事物,它具有的大众、开放、包容、平等等诸多特点,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样选择。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者可以找到群体归属,时刻面对观点和意见的挑战,在多方彼此呼应的过程中不断升华文字,不过这有赖于创作者本身的心体智识是否强大。正如有人开玩笑地讲,金庸作品大多是“爽文”,堪称网络文学“鼻祖”。但之所以他能成为那个时代的大家,还在于小说之中不仅限于对武功的想象、侠义的称颂,还有对人自身的关切、对命运的思考、对社会的认识,将“武侠”类型文学进行了重新解释,这才让他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作品。

中国网络文学走过21年发展历程,大家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它的期盼也越来越高。如何能走好下一个二十年,除了不断保持对既有政策和模式的支持外,还需要秉持更加宽容的态度、构建更加宽容的环境,让创作者有时间和空间成长成才成为大师。

光明日报 赵明昊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走好下个二十年 网络文学来日可期

2019-08-17 06:35:00 来源: 0 条评论

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闭幕,给大众带来了不少惊喜。据媒体报道,2018年我国重点网络文学总体营业收入342亿元,主要网络文学驻站创作者达到1755万人,其中签约作者61万人。2018年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2442万部,读者规模为4.3亿人,均稳中有增。特别是在网络文学IP转化方面,大会发挥了良好的平台作用,自第二届大会以来完成219部网络文学IP签约,总交易额近7亿元。总体来看,网络文学产业正逐渐走向更高定位,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象、类型到产业、生态,网络文学至今仍充满生机活力,关键还在于不断地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野蛮生长时期,网络文学“流量导向”特征明显,大量修仙、穿越、灵异等题材作品涌现,这种爽文虽然过瘾,但显然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在进入市场化运作并构建日益健全的监管体系后,网络文学才真正迎来了飞跃。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生产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通过竞争与筛选,高人气有口碑的IP无一不是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具佳并得到多方认可。以前阵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为例,作者从最初网友提问起意进行创作,再到微博连载、拍成网剧,展现的是一个“协调、规范、活跃的专业化跨界运作机制”。虽然也面临很多“过于离奇”“充满噱头”“古装现代剧”的批评,但其描绘盛唐气象、呈现历史细节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对器物、习俗的细节考究,让当代人记忆中的图像和文字活了起来,起到了连接个人与历史、时代与家国的作用。

不过,虽然网络文学产业已经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网络文学作品也逐渐量质齐升,成为中国文化扬帆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从“高原”迈向“高峰”之路依旧坎坷,需要从业者为之思考并努力。这其中,尤为需要关注的是市场化力量的“双刃剑”作用。文化发展有着独特的逻辑,虽然扎根于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却也并不完全依赖于这一因素。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都有着明显超越文字、故事、类型本身而可以凝炼为艺术的东西,这恰恰是由利润驱动、工业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文化产业所拒斥的。当一项具有艺术特质的创作工作被置于商业逻辑之下,它就很难逃避标准化的规范和大众口味的挑拣,文学作品中关于揭示、反思、批判以及回应时代问题、实现心灵解放等诸多特质则可能遭到侵蚀。我们需要认识到,迎合大众口味和消费主义绝不是人民性、时代性的表现,反而是网络文学自身异化的标志。

当然,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野在于“互联网”这一新事物,它具有的大众、开放、包容、平等等诸多特点,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样选择。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者可以找到群体归属,时刻面对观点和意见的挑战,在多方彼此呼应的过程中不断升华文字,不过这有赖于创作者本身的心体智识是否强大。正如有人开玩笑地讲,金庸作品大多是“爽文”,堪称网络文学“鼻祖”。但之所以他能成为那个时代的大家,还在于小说之中不仅限于对武功的想象、侠义的称颂,还有对人自身的关切、对命运的思考、对社会的认识,将“武侠”类型文学进行了重新解释,这才让他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作品。

中国网络文学走过21年发展历程,大家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它的期盼也越来越高。如何能走好下一个二十年,除了不断保持对既有政策和模式的支持外,还需要秉持更加宽容的态度、构建更加宽容的环境,让创作者有时间和空间成长成才成为大师。

光明日报 赵明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