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照要买本书!重庆网红旧书店出“打卡新规” 曾上过《人民日报》
渝中区中兴路旧货交易市场有家旧书店火了,独特的"凌乱"风格吸引了众多来拍照打卡的市民和游客。

拍完照要买本书!重庆网红旧书店出“打卡新规” 曾上过《人民日报》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2019-12-04

渝中区中兴路旧货交易市场有家旧书店火了。不仅登上了《人民日报》,独特的“凌乱”风格吸引了众多来拍照打卡的市民和游客,有时甚至需要排长队才进得去。上周,70岁的店主王米渝立了个规矩——拍照可以,拍完照得买一本旧书。这样的“霸王条款”不但没有引起拍照者的反感,还引来了不少回头客,找他荐书。

什么样的书店能上人民日报

12月3日下午3点,中兴路附二楼C区一家书店门口,排着一溜等着进去拍照的年轻人。书店巴掌大的地方,不到11平方米,大部分面积被一摞摞旧书占据,能落脚的空间也就三平方米左右。书店挑高3.5米,从地板到天花板,堆满一层又一层旧书,人文、地理、教辅、科技、美术……应有尽有。要拿到最上层的书,还得踩着梯子爬上去。“各类书籍毫无规律地堆积着,反而有种独特的美感!简直是艺术品! ”重庆做自媒体的女孩刘若妍在书堆中摆出各种姿势,请朋友按下快门。

“嗨,就是旧书,哪来的美感!”店主王米渝淡然一笑,但笑意里有掩饰不住的自豪。他说,有的旧书店店主把书看作是宝贝,不允许乱动。“我从来不会,书就是让人翻的。”王米渝并未将书分门别类,都是一股脑堆在角钢打造的简陋书架上。读者看上哪一本,直接抽走就是。“读者就应该随心所欲地找书,能翻到一本满意的旧书,就好像遇到失散的朋友,是缘分。” 王米渝很细心,上层的书特意没有捆,这样书堆即使倒下来,也不会砸伤人。

今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该店的新闻图片,题为“书屋的气质“,还有一段话:“书店不仅仅是一个买书的场所,更是一个精神的世界……不同的书屋有不同的气质,给读者带来别样的读书感受。“

对此王米渝浑然不知。直到一位年轻老读者看见后,专门买了一份,装裱在画框里,拿来店里送给他。王米渝才知,自家书店上报纸了!自然是有些得意的,他将装有报纸的相框悬挂于进店外的大门上,最显眼的位置。

成都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旧书店老板看到《人民日报》报道,专门打来电话说,“老王啊,全国有上万家旧书店,你的书店恐怕是最小的哟,可偏偏就上了人民日报!”

其实王米渝对此并不非常吃惊,因为今年以来,就有来自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邮电学院等高校地学生前来店里拍摄,做节目。还陆陆续续有本地和外地摄影师前来拍照,有的还参加摄影展获了奖。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摄影师认真地对王米渝说,“王先生,你的书店有种独特的气质。我很喜欢。“

近20年从废品站“抢救“出旧书上万册

自己书店的气质是什么,王米渝此前并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他今年70岁,是重庆建筑公司下岗职工,文化程度也不高,连初中都没毕业。2000年3月,他借钱开了这家书店,纯粹是为了赚钱养家。

他守着书店近20年,周末从不打烊,每年只有春节关门5天。守店的时候,他习惯翻开一本书,慢慢读几页,对喜欢的地方,做一下批注。渐渐地,他也爱上了看书。“年轻时没条件读书,现在满屋都是书,也算弥补了遗憾。”

书店这些书有的是读者搬家不要了拿过来的,有的是从书贩手里收来,有的是从拾荒者手上买的,有的是从废品收购站买的。“看到好好的书被当作废纸卖掉,太可惜了,书的价值远远高于它们的重量。“有人称他为”救书人“,这个称呼他爱听。书从收购站买回来后,王米渝都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清理、修补,有的还要把“分身”的封面和封底粘合起来,有的要酒精消毒。

王米渝说,按一天平均卖出30本书,这样算起来保守估计一年卖1万本,近二十年,相当于一个一二十万县级图书馆,而他就像是图书馆的馆长。他觉得最大的乐趣,除了看书,还有和读者打交道。他喜欢跟读者讨论时事,或是某本书里的内容,也会主动为读者推荐书籍,直到他们选到合适的书,满意离开。他引以为傲的,是曾经一位姓刘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政治部主任,来重庆时天天往他书店跑,淘了一大摞旧书,离开时还专门前来向他告别。他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也成了别人需要的人。

“打卡“拍照必须买本书

最近几年,有了网络,电子书,来旧书店淘书的读者少了。而他的书店意外走红,成为年轻人拍照的网红“景点”,人满为患,实在是让他有点猝不及防。 

年轻人热衷于围着他的书店拍照,让王米渝既感到自豪,又有点忐忑,有点说不出的滋味。他也知道钟书阁等网红书店,去拍照的人一度超过了买书的人。他说,希望自己店里的书不只是一个特别的背景装点照片,而是能够装点人们的灵魂。

来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也对书店正常营业造成了影响。起初王米渝都是正常接待,慢慢有点吃不消了,来拍照的人几乎就没有断过档!最多的时候一天来了上百人!于是有读者向他建议,收钱拍照。他觉得不太妥,如果只是收钱让人拍照,他心里难安。后来又有读者想出个主意:拍完照,得买一本旧书走。“王米渝采纳了,从上周起便如此执行。“也是希望提醒年轻人少看点手机,多看点书!”大家都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从书店挎着相机走出来的年轻人,个个手里都拿着一本旧书。

王米渝觉得,卖书就是卖知识,不仅仅要把书卖出去,还要让大家都爱上读书。现在自家书店成了“网红“,老王也更加自信了。他还准备开一个旧书库,叫做“弃书库”。“弃书”意为被丢弃的旧书。用重庆话读起来,又是“去书库”的意思,他希望提醒大家多多去读书,而不仅仅是来书店拍照。

“老王,你又是最后一个下班哦!”下午5点,已过了中兴路旧货市场关门时间,保安帮着催了几次,还留在店里拍照的读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王米渝拉上了卷帘门,关上灯,身后上万册图书都安静地躺在黑暗中,等待来寻它们的有缘人。

文/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记者 纪文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拍完照要买本书!重庆网红旧书店出“打卡新规” 曾上过《人民日报》

2019-12-04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渝中区中兴路旧货交易市场有家旧书店火了。不仅登上了《人民日报》,独特的“凌乱”风格吸引了众多来拍照打卡的市民和游客,有时甚至需要排长队才进得去。上周,70岁的店主王米渝立了个规矩——拍照可以,拍完照得买一本旧书。这样的“霸王条款”不但没有引起拍照者的反感,还引来了不少回头客,找他荐书。

什么样的书店能上人民日报

12月3日下午3点,中兴路附二楼C区一家书店门口,排着一溜等着进去拍照的年轻人。书店巴掌大的地方,不到11平方米,大部分面积被一摞摞旧书占据,能落脚的空间也就三平方米左右。书店挑高3.5米,从地板到天花板,堆满一层又一层旧书,人文、地理、教辅、科技、美术……应有尽有。要拿到最上层的书,还得踩着梯子爬上去。“各类书籍毫无规律地堆积着,反而有种独特的美感!简直是艺术品! ”重庆做自媒体的女孩刘若妍在书堆中摆出各种姿势,请朋友按下快门。

“嗨,就是旧书,哪来的美感!”店主王米渝淡然一笑,但笑意里有掩饰不住的自豪。他说,有的旧书店店主把书看作是宝贝,不允许乱动。“我从来不会,书就是让人翻的。”王米渝并未将书分门别类,都是一股脑堆在角钢打造的简陋书架上。读者看上哪一本,直接抽走就是。“读者就应该随心所欲地找书,能翻到一本满意的旧书,就好像遇到失散的朋友,是缘分。” 王米渝很细心,上层的书特意没有捆,这样书堆即使倒下来,也不会砸伤人。

今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该店的新闻图片,题为“书屋的气质“,还有一段话:“书店不仅仅是一个买书的场所,更是一个精神的世界……不同的书屋有不同的气质,给读者带来别样的读书感受。“

对此王米渝浑然不知。直到一位年轻老读者看见后,专门买了一份,装裱在画框里,拿来店里送给他。王米渝才知,自家书店上报纸了!自然是有些得意的,他将装有报纸的相框悬挂于进店外的大门上,最显眼的位置。

成都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旧书店老板看到《人民日报》报道,专门打来电话说,“老王啊,全国有上万家旧书店,你的书店恐怕是最小的哟,可偏偏就上了人民日报!”

其实王米渝对此并不非常吃惊,因为今年以来,就有来自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邮电学院等高校地学生前来店里拍摄,做节目。还陆陆续续有本地和外地摄影师前来拍照,有的还参加摄影展获了奖。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摄影师认真地对王米渝说,“王先生,你的书店有种独特的气质。我很喜欢。“

近20年从废品站“抢救“出旧书上万册

自己书店的气质是什么,王米渝此前并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他今年70岁,是重庆建筑公司下岗职工,文化程度也不高,连初中都没毕业。2000年3月,他借钱开了这家书店,纯粹是为了赚钱养家。

他守着书店近20年,周末从不打烊,每年只有春节关门5天。守店的时候,他习惯翻开一本书,慢慢读几页,对喜欢的地方,做一下批注。渐渐地,他也爱上了看书。“年轻时没条件读书,现在满屋都是书,也算弥补了遗憾。”

书店这些书有的是读者搬家不要了拿过来的,有的是从书贩手里收来,有的是从拾荒者手上买的,有的是从废品收购站买的。“看到好好的书被当作废纸卖掉,太可惜了,书的价值远远高于它们的重量。“有人称他为”救书人“,这个称呼他爱听。书从收购站买回来后,王米渝都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清理、修补,有的还要把“分身”的封面和封底粘合起来,有的要酒精消毒。

王米渝说,按一天平均卖出30本书,这样算起来保守估计一年卖1万本,近二十年,相当于一个一二十万县级图书馆,而他就像是图书馆的馆长。他觉得最大的乐趣,除了看书,还有和读者打交道。他喜欢跟读者讨论时事,或是某本书里的内容,也会主动为读者推荐书籍,直到他们选到合适的书,满意离开。他引以为傲的,是曾经一位姓刘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政治部主任,来重庆时天天往他书店跑,淘了一大摞旧书,离开时还专门前来向他告别。他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也成了别人需要的人。

“打卡“拍照必须买本书

最近几年,有了网络,电子书,来旧书店淘书的读者少了。而他的书店意外走红,成为年轻人拍照的网红“景点”,人满为患,实在是让他有点猝不及防。 

年轻人热衷于围着他的书店拍照,让王米渝既感到自豪,又有点忐忑,有点说不出的滋味。他也知道钟书阁等网红书店,去拍照的人一度超过了买书的人。他说,希望自己店里的书不只是一个特别的背景装点照片,而是能够装点人们的灵魂。

来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也对书店正常营业造成了影响。起初王米渝都是正常接待,慢慢有点吃不消了,来拍照的人几乎就没有断过档!最多的时候一天来了上百人!于是有读者向他建议,收钱拍照。他觉得不太妥,如果只是收钱让人拍照,他心里难安。后来又有读者想出个主意:拍完照,得买一本旧书走。“王米渝采纳了,从上周起便如此执行。“也是希望提醒年轻人少看点手机,多看点书!”大家都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从书店挎着相机走出来的年轻人,个个手里都拿着一本旧书。

王米渝觉得,卖书就是卖知识,不仅仅要把书卖出去,还要让大家都爱上读书。现在自家书店成了“网红“,老王也更加自信了。他还准备开一个旧书库,叫做“弃书库”。“弃书”意为被丢弃的旧书。用重庆话读起来,又是“去书库”的意思,他希望提醒大家多多去读书,而不仅仅是来书店拍照。

“老王,你又是最后一个下班哦!”下午5点,已过了中兴路旧货市场关门时间,保安帮着催了几次,还留在店里拍照的读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王米渝拉上了卷帘门,关上灯,身后上万册图书都安静地躺在黑暗中,等待来寻它们的有缘人。

文/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记者 纪文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