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背后是何故事?知名学者余世存来渝聊新书,为你解读“金句大王”龚自珍
1月12日,余世存带着新书《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来到山城,和读者聊起了这位清末文学大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背后是何故事?知名学者余世存来渝聊新书,为你解读“金句大王”龚自珍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2020-01-13


知名学者余世存

对非诗歌爱好者、非历史学者而言,“龚自珍”在脑海中的印象,也许就是中学时代历史课本上的一个名字,以及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但对诗人、长年关注汉语言文学的著名学者余世存来说,龚自珍就没这么简单了。1月12日下午,余世存带着自己的新书《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作客万象城西西弗书店,和山城读者聊起了这位清末文学大家的种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除了这两首诗,对龚自珍的其他一无所知。”余世存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也没想到会龚自珍成为打开自己思想“窗户”的两位大家之一。

“我是1980年代读的大学,不得不承认,我们那个年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余世存说,就在自己都快忘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时,“读庄子,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再后来,我读到了龚自珍的那些作品,又让我觉得,我们可以为汉语文化做出一些新的贡献和尝试。”余世存表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龚自珍,在自己那代人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活力的时刻,“唤醒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正因如此,才有了最新的这本《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在余世存看来,龚自珍有趣、多才,他的风流情史、轶闻趣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带流量”。“先说他的语言吧。我觉得他的语言对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有一种魔力的,太有想象力了,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金句大王。”余世存举例说,比如“美人如玉,剑如虹”,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觉得,这是出自某部武侠小说,但其实是龚自珍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有张力,既雄奇又瑰丽,雅致当中充满了想象力。我觉得可以用亦文亦侠亦温文,兼具这三种特质来形容。”余世存说,龚自珍的作品就像一个矿藏,可以不断发掘出新东西。

余世存接受记者采访

光看书名,可能不少读者会认为《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是一本类似读书笔记的作品。其实不然。这也是余世存本次在创作上的一个新尝试。“这本书就是是我代他写的自传,他的《己亥杂诗》里的315首作品,我没有做任何自己的解读。我只是我站到快50岁的他的位置上,写对这些诗的一些随想,我帮他完成了自己对前半生的总结。”

“看了很多龚自珍的年谱、诗文,以及很多研究他的文献。这些对我来说并不算困难。”余世存说,真正难的是要写出自己的理解,但又不能“越轨”。

当然,细读这些诗,如果再配上余世存本次在书中提及的一些背景,龚自珍的形象也应该会在大家脑海中丰满起来。比如余世存提到,《己亥杂诗》一共315首,其中有60多首都是和龚自珍的个人感情有关。“有两位姑娘都喜欢她,但他都没给出承诺就跑了。这方面,他当时的心绪到底如何,我可能要解读起来也是比较难的(笑)。”还有中学生都会背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余世存看来,应该配合的是龚自珍辞官离京返乡的时间背景,画面应该是夕阳的余光中龚自珍回望可能很难再回来的京城,满腹离愁别恨。

余世存说,自己更希望这本新书能有更多年轻人读一读。“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励志,安顿世道、人心的。龚自珍一个快50岁的人一辈子穷困潦倒,怎么逆袭、‘转弯’的。”自己在写作上的这种新尝试也是觉得古典作品应该有更接地气、为更多大众接受的表达方式,“通过注释翻译来看古典作品,我觉得在学术研究内部循环是可以的,但大众需要的是更容易看懂的作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背后是何故事?知名学者余世存来渝聊新书,为你解读“金句大王”龚自珍

2020-01-1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知名学者余世存

对非诗歌爱好者、非历史学者而言,“龚自珍”在脑海中的印象,也许就是中学时代历史课本上的一个名字,以及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但对诗人、长年关注汉语言文学的著名学者余世存来说,龚自珍就没这么简单了。1月12日下午,余世存带着自己的新书《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作客万象城西西弗书店,和山城读者聊起了这位清末文学大家的种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除了这两首诗,对龚自珍的其他一无所知。”余世存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也没想到会龚自珍成为打开自己思想“窗户”的两位大家之一。

“我是1980年代读的大学,不得不承认,我们那个年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余世存说,就在自己都快忘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时,“读庄子,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再后来,我读到了龚自珍的那些作品,又让我觉得,我们可以为汉语文化做出一些新的贡献和尝试。”余世存表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龚自珍,在自己那代人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活力的时刻,“唤醒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正因如此,才有了最新的这本《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在余世存看来,龚自珍有趣、多才,他的风流情史、轶闻趣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带流量”。“先说他的语言吧。我觉得他的语言对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有一种魔力的,太有想象力了,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金句大王。”余世存举例说,比如“美人如玉,剑如虹”,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觉得,这是出自某部武侠小说,但其实是龚自珍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有张力,既雄奇又瑰丽,雅致当中充满了想象力。我觉得可以用亦文亦侠亦温文,兼具这三种特质来形容。”余世存说,龚自珍的作品就像一个矿藏,可以不断发掘出新东西。

余世存接受记者采访

光看书名,可能不少读者会认为《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是一本类似读书笔记的作品。其实不然。这也是余世存本次在创作上的一个新尝试。“这本书就是是我代他写的自传,他的《己亥杂诗》里的315首作品,我没有做任何自己的解读。我只是我站到快50岁的他的位置上,写对这些诗的一些随想,我帮他完成了自己对前半生的总结。”

“看了很多龚自珍的年谱、诗文,以及很多研究他的文献。这些对我来说并不算困难。”余世存说,真正难的是要写出自己的理解,但又不能“越轨”。

当然,细读这些诗,如果再配上余世存本次在书中提及的一些背景,龚自珍的形象也应该会在大家脑海中丰满起来。比如余世存提到,《己亥杂诗》一共315首,其中有60多首都是和龚自珍的个人感情有关。“有两位姑娘都喜欢她,但他都没给出承诺就跑了。这方面,他当时的心绪到底如何,我可能要解读起来也是比较难的(笑)。”还有中学生都会背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余世存看来,应该配合的是龚自珍辞官离京返乡的时间背景,画面应该是夕阳的余光中龚自珍回望可能很难再回来的京城,满腹离愁别恨。

余世存说,自己更希望这本新书能有更多年轻人读一读。“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励志,安顿世道、人心的。龚自珍一个快50岁的人一辈子穷困潦倒,怎么逆袭、‘转弯’的。”自己在写作上的这种新尝试也是觉得古典作品应该有更接地气、为更多大众接受的表达方式,“通过注释翻译来看古典作品,我觉得在学术研究内部循环是可以的,但大众需要的是更容易看懂的作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