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肯影视合作推动人文交流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猎狐》让肯尼亚走进了更多中国观众的视野。

中肯影视合作推动人文交流

来源:新华社2020-06-22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猎狐》让肯尼亚走进了更多中国观众的视野。业内人士认为,中肯影视合作方兴未艾,将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合作。

促文化交流

以公安部“猎狐行动”为背景创作的电视剧《猎狐》今年4月在国内开播。剧中,犯罪嫌疑人潜逃到肯尼亚,中国警察跟踪追捕至此。剧组实地拍摄了肯尼亚警察局、咖啡种植园、贫民窟、西餐厅、私人别墅等场景,当地人饰演的警察、司机、咖啡园工人等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剧组在当地的协拍单位、“爱上非洲”国际旅行社董事长张远翔说,剧组去年下半年在肯尼亚拍摄,持续半个月左右。拍摄过程中,肯尼亚官方对各项工作和拍摄许可快速批准,海关也对剧组物资等清关绿灯放行。

张远翔告诉记者,《猎狐》在肯尼亚拍摄期间,台前幕后有约150名当地人参与其中。业内人士认为,这部电视剧是中肯影视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将推动两国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增民间了解

阿根戈·查尔斯是一名当地摄像师,参加了这部剧的拍摄。“半个月的合作拍摄,我学习到中方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他们对时间的管理和对工作的耐心,都使我受益匪浅。”他说,“我期待将来有机会与中国制片人合作。”

“爱上非洲”的当地中文导游乔治·奥巴拉在《猎狐》的拍摄中负责选择、联系场地。30年前他曾经在中国留学。

“我对能参与中国电视剧的拍摄感到荣幸。”他说,“这部剧是向中国人展示肯尼亚文化生活的一个窗口。”

肯尼亚资深电影制作人叶海亚·恰瓦尼加在剧中露面。他认为,这部电视剧的拍摄是肯中文化合作的一个重要事件,影视合作为肯中人文交流创建了很好的平台。

带动人文交流

张远翔说,目前中非影视合作处于起步阶段,然而方兴未艾的中肯影视合作,让中国人看到真实的非洲,并希望亲身体验。

近年来,中国到肯的游客逐渐增多。肯尼亚旅游部门的数字显示,该国2019年接待了8.4万名中国游客。肯尼亚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部长纳吉布·巴拉拉表示,肯尼亚看好中国市场,实施包括落地签证等一系列政策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

多年从事中非旅游行业的张远翔见证了这一变化。“2003年,我们接待客人不过五六百人,主要是商务考察为主。去年我们接待五六千人,很大一部分人是来摄影、游学、采访、办影展等。”

张远翔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将两国交流推向纵深,中非文化旅游领域也迎来长足发展。

新华社记者白林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肯影视合作推动人文交流

2020-06-2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猎狐》让肯尼亚走进了更多中国观众的视野。业内人士认为,中肯影视合作方兴未艾,将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合作。

促文化交流

以公安部“猎狐行动”为背景创作的电视剧《猎狐》今年4月在国内开播。剧中,犯罪嫌疑人潜逃到肯尼亚,中国警察跟踪追捕至此。剧组实地拍摄了肯尼亚警察局、咖啡种植园、贫民窟、西餐厅、私人别墅等场景,当地人饰演的警察、司机、咖啡园工人等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剧组在当地的协拍单位、“爱上非洲”国际旅行社董事长张远翔说,剧组去年下半年在肯尼亚拍摄,持续半个月左右。拍摄过程中,肯尼亚官方对各项工作和拍摄许可快速批准,海关也对剧组物资等清关绿灯放行。

张远翔告诉记者,《猎狐》在肯尼亚拍摄期间,台前幕后有约150名当地人参与其中。业内人士认为,这部电视剧是中肯影视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将推动两国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增民间了解

阿根戈·查尔斯是一名当地摄像师,参加了这部剧的拍摄。“半个月的合作拍摄,我学习到中方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他们对时间的管理和对工作的耐心,都使我受益匪浅。”他说,“我期待将来有机会与中国制片人合作。”

“爱上非洲”的当地中文导游乔治·奥巴拉在《猎狐》的拍摄中负责选择、联系场地。30年前他曾经在中国留学。

“我对能参与中国电视剧的拍摄感到荣幸。”他说,“这部剧是向中国人展示肯尼亚文化生活的一个窗口。”

肯尼亚资深电影制作人叶海亚·恰瓦尼加在剧中露面。他认为,这部电视剧的拍摄是肯中文化合作的一个重要事件,影视合作为肯中人文交流创建了很好的平台。

带动人文交流

张远翔说,目前中非影视合作处于起步阶段,然而方兴未艾的中肯影视合作,让中国人看到真实的非洲,并希望亲身体验。

近年来,中国到肯的游客逐渐增多。肯尼亚旅游部门的数字显示,该国2019年接待了8.4万名中国游客。肯尼亚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部长纳吉布·巴拉拉表示,肯尼亚看好中国市场,实施包括落地签证等一系列政策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

多年从事中非旅游行业的张远翔见证了这一变化。“2003年,我们接待客人不过五六百人,主要是商务考察为主。去年我们接待五六千人,很大一部分人是来摄影、游学、采访、办影展等。”

张远翔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将两国交流推向纵深,中非文化旅游领域也迎来长足发展。

新华社记者白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