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微博

第五届世界智能安全大会在渝召开 这些观点值得关注

2023-07-18 10:04:47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杨翔然)为促进全球自动驾驶安全科技的交流和合作,第五届世界智能安全大会(ISCC 2023)于7月17日在重庆开幕。ISCC 2023在重庆召开,得到了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科协、江北区政府等多方的大力支持。在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ISCC 2023聚焦“寻求智能汽车安全解决方案,助力自动驾驶安全落地”,探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融合与协同发展、可信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难题,将有助于推动高级自动驾驶安全落地。

本次会议由FISITA(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Automotive Innovation》承办,聚集了全球13个国家的顶尖专家,包括6名中外院士;汇集60+精彩报告,围绕L3+高级别自动驾驶安全前沿和关键技术展开深度交流。

第五届世界智能安全大会(ISCC 202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编李骏致辞。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李骏院士认为,面对自动驾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体系,保障高级自动驾驶安全落地。从社会生态层面:在政府主导下,制定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安全认证标准与监管规范,搭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融合的社会生态平台,实施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方案,为自动驾驶提供综合安全保障。行业平台层面:实施自动驾驶安全保障行业联合行动,协同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共同研究自动驾驶安全架构,为自动驾驶安全系统研发与认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保障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技术系统层面:实施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融合一体化,构建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行架构的、具备“驾驶安全状态监督”与“驾驶安全增强”功能的独立安全域控制器,形成自动驾驶过程安全的“监-防-控-管”技术平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先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院士致辞。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王树新院士强调,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焦点,全球要加强合作,凝聚共识,重庆大学作为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单位,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平台等综合优势,正与各界领先机构合作,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应用创新等关键领域,开展硕博士培养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李克强院士分享了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支撑汽车安全管理和服务一体化服务的研究工作进展,他指出:依托五大基础平台,实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数据治理与产业服务应用的协同的全面实施,包括推动信息安全基础平台建设,服务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监管体系搭建;推动信息安全基础平台建设,服务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监管体系搭建;加速城市级云控基础平台建设,以车路云融合示范,形成安全监管与服务协同的最佳实践案例;以及加速智能终端基础平台、计算基础平台产业化,提升车辆安全防护能力,从而以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监管与服务的一体化,支撑产业有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邬江兴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邬江兴院士分享了智能网联内生安全的概念和技术,他认为网络安全(Security)给传统功能安全(Safety)带来巨大冲击,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叠加,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问题交织产生内源性结构矛盾,产生广义功能安全问题,并且智能网联要求越来越多的组件/部件具有双重安全属性,因此,亟需要发展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一体化保障技术。邬院士认为,要以弹性/韧性构造获得内生安全的思维视角、通过基于结构编码/环境加密机制,阻断内因问题与外部扰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方法论,去探索和实践内生安全技术。他在报告中提出了内生安全赋能架构---DHR,从而一体化解决信息物理系统的广义功能安全问题。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晓宇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晓宇分享了他对新汽车新架构下的整车安全思考,他认为新汽车正在从传统机械汽车向类人的智能机器人方向演进。新汽车的需求自然催生了新架构的演变,长安汽车构建了基于服务、端云互控的SDA新架构,从而让产品具备数据驱动的能力基础,这种由数生智的过程,带来了研发范式的变革并伴生产生了相应的安全问题。长安汽车把人、车、路、网、云的要素与汽车本体6层组成要素进行组合,形成长安汽车关于 ICV车型安全治理的顶层系统构架。演讲主要探讨了2个传统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的新升级、2个复杂系统(智驾安全+智控安全)的新思考。

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副院长、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丹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李丹院长分享了汽车新转型时代中国一汽安全技术战略。他认为,技术的变革和用户对安全需求的变化带来了汽车安全“五要素”技术升级的需求: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中国一汽构建了以“智享、智驾、智控”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架构,并制定了“旗偲-微笑”智能网联技术战略,全力打造智控、智驾、智享3大产品集群,并针对新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汽车安全“五强化”。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雷剑梅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雷剑梅分享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安全系统集成技术,她介绍了汽车新安全领域挑战与发展趋势(现状,面临的问题,标准法规要求等),她认为要解决现在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挑战,需要将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体系进行融合。随后,她提出了通过HARA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评估各项安全体系。最后总结了“安全体系融合-分析方法融合-验证方法融合”的新安全融合验证体系。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CAICV预期功能安全工作组执行副组长王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此外,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CAICV预期功能安全工作组执行副组长王红发布了 “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中国解决方案”三年以来的重要进展。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长尾场景问题、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AI算法的不可解释性和不确定性,为此,李骏院士牵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预期功能安全工作组联合行业力量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线下安全开发-在线安全防护-持续学习成长”的预期功能安全中国解决方案。王红博士在“线下安全研发”方面,重点介绍以一汽红旗HWP功能开发及验证为例展示线下安全开发的研究进展,在“在线安全防护”方面,介绍预期功能安全在线防护系统开发及其在解放J7商用车编队的功能验证进展,接下来将依托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重点研究“持续学习成长技术”。

互动访谈环节,特邀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编赵福全主持,访谈嘉宾包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维多利亚大学教授Yang Shi,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建平,长安汽车张晓宇、南洋理主持工大学Niels de Boer,韩国汽车技术研究院Sibok Yu,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融合与协同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编赵福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融合与协同发展”主题讨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 华龙网发

接下来,与会嘉宾还将围绕“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因安全”“安全测试评价”及“智能防护”“芯片安全”等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还将邀请滑铁卢大学Amir Khajepour教授、广汽研究院首席专业总师陈学文做主旨报告,邀请7个国家的1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可信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展开在线交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青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
    精彩视频
    新闻报料
    新鲜事、感人事、烦心事, 欢迎报料!
    新闻报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