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坝镇大寨村

龙凤坝镇大寨村

来源:华龙网2024-08-29

秀山县龙凤坝镇大寨村,位于秀山县西北,距县城20公里,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全村250户人家,土家族占总人口的90%,完整的土家族建筑群,一幢幢纯木建造的房屋,古朴美丽,是秀山民居传统村寨保存最完好的村落,被称为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建筑的活标本,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古村落、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庆市精品土家村寨等,是国家特色民族保护村落。

大寨山清水秀,森林覆率达56%,山寨与山水田园风光相融,保持了完整的原生态。寨子里有独具特色的撮箕口、四合院、吊脚楼、龙门等四处清末时期的民居建筑尤其典雅,雕龙画凤,拱斗飞檐,让人啧啧称奇。

大寨村民俗风情浓厚,空闲时,大家欢聚一起练高台花灯、龙缠灯、金钱杆等民间技艺,一代一代往下传,逢年过节,踏青、庙会,男女老少聚集寨前,跳花灯,舞龙灯,对山歌,跳摆手舞,赛竹编,打糍粑,磨豆腐,整座山寨五彩炫目。游客到大寨村来喝的是大寨人自酿的米酒,吃的是纯正原味的农家口味,“黄瓜、苦瓜、南瓜、玉米、茄子、四季豆、洋芋、土家腊肉、土鸡等健康食品。”

大寨村初名“鬼板溪”,一直到明朝初年,秀山下衙祠堂平茶里土司杨光彤后裔杨秀高率族人到此开荒创业,并在此居住下来,由此开启大寨村600年来的历史。杨氏开发村落之初,在当地修建红房子,“鬼板溪”遂改称“红板壁”。后因虎豹出没,又更名为“黑虎寨”。到了清末民初,因更名黑虎寨以来,村里人生病去世者较往时为甚,考虑到“杨(羊)”谐音,而“羊入虎口”不吉,又因杨氏族人繁衍生息、村落壮大、人才辈出,遂由当时族人领袖杨杰堂提议,更名为“大寨”。大寨杨氏族人后裔发展至今达4000余人,全村在籍人口1000余人。

分享
新浪微博

龙凤坝镇大寨村

2024-08-29 10:53:36 来源:

秀山县龙凤坝镇大寨村,位于秀山县西北,距县城20公里,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全村250户人家,土家族占总人口的90%,完整的土家族建筑群,一幢幢纯木建造的房屋,古朴美丽,是秀山民居传统村寨保存最完好的村落,被称为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建筑的活标本,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古村落、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庆市精品土家村寨等,是国家特色民族保护村落。

大寨山清水秀,森林覆率达56%,山寨与山水田园风光相融,保持了完整的原生态。寨子里有独具特色的撮箕口、四合院、吊脚楼、龙门等四处清末时期的民居建筑尤其典雅,雕龙画凤,拱斗飞檐,让人啧啧称奇。

大寨村民俗风情浓厚,空闲时,大家欢聚一起练高台花灯、龙缠灯、金钱杆等民间技艺,一代一代往下传,逢年过节,踏青、庙会,男女老少聚集寨前,跳花灯,舞龙灯,对山歌,跳摆手舞,赛竹编,打糍粑,磨豆腐,整座山寨五彩炫目。游客到大寨村来喝的是大寨人自酿的米酒,吃的是纯正原味的农家口味,“黄瓜、苦瓜、南瓜、玉米、茄子、四季豆、洋芋、土家腊肉、土鸡等健康食品。”

大寨村初名“鬼板溪”,一直到明朝初年,秀山下衙祠堂平茶里土司杨光彤后裔杨秀高率族人到此开荒创业,并在此居住下来,由此开启大寨村600年来的历史。杨氏开发村落之初,在当地修建红房子,“鬼板溪”遂改称“红板壁”。后因虎豹出没,又更名为“黑虎寨”。到了清末民初,因更名黑虎寨以来,村里人生病去世者较往时为甚,考虑到“杨(羊)”谐音,而“羊入虎口”不吉,又因杨氏族人繁衍生息、村落壮大、人才辈出,遂由当时族人领袖杨杰堂提议,更名为“大寨”。大寨杨氏族人后裔发展至今达4000余人,全村在籍人口1000余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