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肠道变黑,便秘正确防治不可忽视!
2024-09-21 06:21:53 来源: 齐鲁晚报
78岁的马大爷,饱受便秘之苦近10年,大便间隔长达3-4天,而且每次大便都像“羊粪球”一样,痛苦难耐,到医院进行了肠镜检查,结果发现整个肠子都“变黑”了,医生说这是结肠黑变病,这到底是什么病呢,便秘了该如何解决呢?
结肠黑变病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周吉海表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病变,表现为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实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脂褐素。病变多数位于近端结肠,严重时可累及整个结肠。
“结肠黑变病一般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相关,多见于刺激性泻剂如番泻叶,芦荟,大黄,决明子等。”周吉海说,黑变病的程度与服蒽醌类泻剂的时间及总量成正比关系,结肠黑变病常常在服用蒽醌类泻药5个月内发生,在停用泻药6~12个月后逆转。市场上标有减肥、清肠的保健产品大多数含有蒽醌类物质。
结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对于伴有息肉或肿瘤者,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肛门下坠感等。
便秘也有分类
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不良排便习惯、长期抑制便意、环境变化、妊娠以及老年营养障碍等,周吉海说便秘也分为不同类型。
肠道内容物从近端结肠运送到远端结肠和直肠,比正常人慢,粪便脱水、结块,难以排出。属于慢传输便秘。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一周排便小于3次,粪质常坚硬,因而排便费力,有可能会发生粪便嵌塞。肛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的粪便,而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力排功能正常。
粪便通过直肠和肛管时受阻导致的排便困难属于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表现为排便费时、费力、较为艰难;有便意或缺乏便意,即便直肠内粪便不少;排便量少,常有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使人感到不安。肛直肠指检时直肠内存有不少泥样粪便,在用力排便时,盆底肌群不合适的收缩或不能放松,呈矛盾性收缩。
而同时具备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特点的则是混合型便秘。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治疗便秘的关键在于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和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周吉海建议尽量每天早晨排便。“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可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周吉海提示大家,有便意时立即去上厕所,不要憋着,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不宜看书、玩手机、吸烟等,每次排便时间建议控制在10分钟以内。“排便姿势以蹲厕为宜,下蹲时肛门直肠角会变大且腹压会增大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利于排便,坐便时也可以在脚下垫个小板凳达到蹲便的效果。”
药物选择要注意其功能
市面上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很多,但其功能都不一样,患者还要谨慎选择。
渗透性泻药可减少小肠道的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这类药物要用法用量。周吉海建议,起始量每日15毫升至30毫升,维持量每日10毫升至15毫升。
大家熟知的开塞露属于润肠性泻药,具有润滑肠壁,协助排便的作用,成人一次使用约20毫升。
膳食纤维此类是可通过吸收水分、软化粪便的容积性泄剂;莫沙必利、普卢卡必利等可增加结肠的蠕动和传输能力属于促动力药;利那洛肽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属于促分泌药;还有刺激性泻药,可刺激肠道神经末端,引起肠道蠕动速度的加快和肠内容物的排除,如大黄、番泻叶等。“目前,刺激性泻药因为其导致结肠黑变病等副作用已不推荐作为首选。”周吉海说,对于胃肠动力特别差的便秘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胃肠动力治疗仪,该治疗适合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胀、功能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术后胃轻瘫等患者。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