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丨最爱那一抹中国红

2024-10-01 09:50:00 来源: 华龙网

记者手记

饮水思源,不仅是对过往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清晨,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一栋老房子的天台上,一面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

国旗下,80岁的老党员张廷福双目炯炯有神,神情肃穆。张廷福的身旁,他的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女婿、曾外孙并肩而立。一家四代人虔诚仰望,庄严敬礼,共同参与这场升旗仪式。

“1992年,村里修了高速公路,我们家盖起了两层楼,心里高兴啊,就第一次在楼顶上升起了国旗。”谈及升旗的初衷,满头银发的张廷福至今记忆犹新:“深深感念党和国家的恩情,我想让大家都晓得,是谁让咱们过上了幸福安稳的好日子!”

如今,张廷福已经连续32年、1600余次升起了国旗。

在张廷福眼里,32年间,一面面升起的国旗,不仅见证了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更见证了城市的日新月异,祖国的繁荣昌盛。

如今,因岁月更迭而换下的旧红旗成了张廷福的传家宝。那一抹抹“中国红”,共同讲述着一个关于感恩、坚守与传承的动人故事。

张廷福带着家人一起升国旗。
张廷福带着家人一起升国旗。

感恩 

“党和国家,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在张廷福的家中,珍藏着一张泛黄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签发日期是1952年2月5日。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签发的,是我们家的第一个传家宝。有了土地,就有饭吃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家的日子慢慢有盼头了。”张廷福一边抹平微微卷起的纸边,一边回忆。

张廷福出生于1944年。“一把米,一家人吃好几天”“冬天能有件完整的单衣都不错了”……张廷福的孩提时代,过的都是苦日子,吃不饱、穿不暖,睡在树下,冬天没有鞋穿。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土地的一家人斗志满满。播种、翻垦、收获……张廷福一家人的日子慢慢过上路了。

“改革开放后,务工挣钱,日子更好了一些。”张廷福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离开村子,当起了铁路工人,还修过水库。

1984年,时年40岁的张廷福回到庙坝村任村委会主任。1992年,庙坝村通了高速公路。路通了,张廷福在村里建起了两层的小楼。看着日子越过越红火,张廷福按捺不住满心的雀跃:“这要感谢党、感谢国家!”

没过几天,老伴陈光秀发现,张廷福买回了一面五星红旗珍藏在柜子里。之后,张廷福又用竹子制作了旗杆。隔天一早,张廷福在自家窗台升上了国旗。

那一年,张廷福家的楼顶升起了第一面红旗。从此雷打不动,每周,张廷福必要升旗。

张廷福正在整理换下来的国旗。
张廷福正在整理换下来的国旗。

1995年,张廷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村里的支部书记,一直在民政、调解等普通岗位工作,跟老百姓打交道。

道路上有垃圾,他主动拿起扫帚清理;谁家需要人帮忙干活,他主动搭一把手;邻居之间有了纠纷,他帮忙调解……如今,说起老支书,邻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见证 

“老百姓生活大变样,国家越来越富强”

32年来,张廷福家升起的一面面国旗,不仅升起了希望,也见证岁月变迁。

32年来,庙坝村有哪些变化?

老人坐轨道交通不要钱,逛公园不要钱;娃儿读书不要钱;出门没走几步就有健身器材;老两口一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看病能报85%……

“现在的日子好得很!”说起这些变化,张廷福笑得合不拢嘴。

2022年6月,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正式开通运营,距离张廷福家门口直线距离约一百米的石河清站正式通车。

通车后不久,张廷福带着老伴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乘坐轨道交通去往解放碑、观音桥、洪崖洞等地打卡。

一圈转下来,张廷福发现,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以前的小楼、破路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外地人多了,外国人也多了,城市越来越包容。“放在20年前,我连想都不敢想,重庆会变得这么繁华。”说起城市的变迁,张廷福感慨万千。

在那之后,张廷福隔三岔五就会约着“老伙计”们一起出去转转。在一次游玩时,同行的老人不慎在观音桥附近和大伙儿走散了。没带手机,也记不住家人的电话,正当她不知所措时,轨道站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了她。之后,工作人员通过一场9号线转4号线的接力接送服务,将她送回了家。

张廷福说,虽然因为疏忽导致一个伙伴走散,但也是这次意外,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一座重庆城,很多好心人”,什么是“安全感十足的城市”。

在张廷福眼中,变化的还有日新月异的科技。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北斗”闪耀星空,“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

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产线,到C919国产大飞机平稳降落穿过水门;

从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向往到“智慧城市”高楼林立、跨海大桥横卧万顷碧波之上……

说起这些“大国重器”,张廷福如数家珍。

“知道我为啥这么熟悉不?”张廷福眨着眼睛问,话语中带着俏皮。

“因为我爱看新闻,我时刻关注国家的科技发展,这是民族的未来。现在,科技进步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谈起这些年中国的科技发展,张廷福脸上是满满的自豪。

传承 

从“一个人的升旗”到“一群人的升旗”

“背要挺直,手要有力,眼神要严肃……”楼顶上,张廷福正在教曾外孙如何升旗。他一遍一遍地教,直到曾孙动作规范地完成了那次升旗。

张廷福和曾外孙一起升旗。
张廷福和曾外孙一起升旗。

“升国旗看起来简单,其实有很多讲究。”张廷福说。为了规范升旗仪式,张廷福还专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并请教相关专家。

在张廷福家,每一面国旗都被当作宝贝仔细珍藏。“传家宝,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百年、两百年,都不会变。”张廷福说。

“爸爸不仅拉着我们升国旗,还要给我们讲党的历史,告诫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以前是我和两个姐姐听,现在是我们三大家人一起听。”张廷福的小女儿说,每次一家人聚在一起,父亲都会带着他们升国旗、讲党史。

如今,张廷福的升旗仪式感染了身边更多的人,复盛镇祥韵社区的书记程踊也加入进来,当起“护旗手”。

“老书记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感党恩、听党话,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每次升旗后,大家齐唱国歌,歌声传出很远很远,就像将希望播撒向远方。”程踊说。

不只是在自己家升国旗,张廷福还被复盛镇实验学校聘为“荣誉旗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课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国旗知识。

对张廷福而言,升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让我时刻都谨言慎行,时刻牢记坚持的意义。这是我和国旗的交流,也是我和自己的交流。”张廷福说。

32年来,在张廷福的不断带动和感召下,“一个人的升旗仪式”变成了“一群人的升旗仪式”。

张廷福说起心愿,“但愿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还能爬到楼顶,升国旗!”

未来,他要将升旗这件事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党的历史和红色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张廷福和家人与国旗合影。
张廷福和家人与国旗合影。

国庆节这天,张廷福教曾孙学了一首新歌,歌声飘出窗外,飘向远方。

“10月1日国庆到,家家户户红旗飘。马路上真热闹,咚咚锵锵锣鼓敲,五星红旗升得高……新中国的人民个个都自豪……”

陈雨/文  

刘润 杨琦/摄影  

廖翊翔/后期  

魏薇/设计 

林楠/主持

责任编辑: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