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微博

红岩思政研学精品线路《红岩魂 向光行——传承红岩精神 照亮成长之路》

2024-10-10 10:33:12 来源: 华龙网

一、研学视频

二、研学项目分析

(一)研学地点及研学价值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重庆最闪亮的精神标识,是重庆城市精神的核心元素。2021年,红岩精神正式列入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其科学内涵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渝中区,许多地方都印刻着“红岩精神”:

1.红岩革命纪念馆和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曾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里可以深刻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

2.特园和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特园位于渝中区上清寺,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毗邻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是全国第一个全面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光辉历程和各民主党派光荣历史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感受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

3.周公馆,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曾家岩50号。1939年初,南方局来到重庆后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来作为办公地点。这里曾是我们党在国统区重庆最中心的战斗堡垒,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在这里,我们向共产党人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和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致以深深敬意。

4.中法学校旧址,位于渝中区人民路117号。1925年成立的中法学校旧址见证了中共重庆支部的成立,是重庆党组织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将在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的感召下,坚定信念,成长成才。

(二)研学学生学情简析

1.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认知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红岩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2.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在逐步成熟。在研学实践活动中,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

在课程目标上,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涵养核心素养。

在课程开发时,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整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探索身边的场馆中提出有价值的活动主题。

在课程实施中,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主动实践、开放生成,体验并坚定理想信念。

在课程评价上,紧密关联思政课程,坚持多元和综合考察的基本理念。

(四)研学教育目标

1.价值体认和责任担当:通过体验和实践,体悟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深化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2.合作探究和成果物化:积极参与实践,形成个人、小组或班级的研学成果,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研学的实施

实施学段:高一、高二年级

研学总课时:约9小时(行前课程2-3小时、行中课程5-6小时、行后拓展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考量具体时间)

目的地:红岩革命纪念馆和红岩村、特园和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周公馆、中法学校旧址

师资配置:每班配备思政教师2名,学校带队教师2名

研学方式:实地参观、合作探究、情境体验、任务驱动

研学方法:参观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调查访问法

三、研学亮点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将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渝中区的红色资源科学结合,把场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核心驱动性问题开展深度学习,在研学实践中进一步坚定高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高中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四、研学动线

6ca9f65ffabc4eac9d0a6b492fb8ec50_wh735x294

注: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出发和返校的时间和方式。

五、课程设置

(一)行前课程

1.导学目标

通过行前导学,激发学生对红岩精神起源及内涵等内容的探究兴趣,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思考。

2.教学内容

在研学活动开始前两周,可引导学生通过下表中的资料来自主了解和探索。在此基础上,由政治、历史、语文教师开设行前课,让学生多维度了解红岩精神,激发研学兴趣。

b13b98411d62485ba6855e8b329a313a_wh765x249

3.教学任务

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红岩精神,并形成学习探索小组,做好行中课程的准备。

(二)行中课程

主要采取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行中课程的探索,如下表。

633c4794a4c54e96b82b7d965b785d8f_wh719x440

1.红岩革命纪念馆和红岩村(课程: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

1.1 研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聆听红岩故事,增进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

(2)科学精神: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全面认识红岩精神的历史意义。准确描述红岩英烈的事迹和坚定信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1.2研学方法

参观实践、合作探究

1.3 研学过程

(1)参观实践:参观纪念馆,邀请纪念馆讲解员讲解红岩故事。了解馆内文物及人物事迹,根据时代线索梳理出红岩精神的发展脉络。

(2)合作探究:了解新华日报社当时宣传抗战、革命的相关事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根据某一个历史背景编写一份报纸,使学生认识到舆论斗争的重要性。

2.特园和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课程: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

2.1 研学目标

(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认同各民主党派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

(2)科学精神:准确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作机制。理解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人民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3)公共参与:认识不同政治力量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多元、包容差异、增进团结,激发学生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2.2 研学方法

参观实践、合作探究

2.3研学过程

参观讲解:邀请讲解员或鲜家后人进行讲解,设立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效互动。

(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民主党派的智慧及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选取感兴趣的英雄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谈谈体悟。

3. 周公馆(课程: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和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3.1 研学目标

(1)政治认同:参观周公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周公馆的历史氛围,认同周总理等共产党人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和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周公馆在党的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

3.2 研学方法

参观实践、角色扮演

3.3 研学过程

(1)参观实践。参观周公馆,了解周总理在重庆工作期间的故事,了解先贤们的革命精神。

(2)角色扮演。演绎当时周总理对皖南事变等的应对情境,凸显其不折不挠、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4.中法学校旧址(课程: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4.1 研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识中法学校旧址以“造就革命的、为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的人才”为目的,认同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信念。

(2)科学精神:了解中法学校旧址和中共重庆支部的成立过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公共参与:大力弘扬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2 研学方法

参观实践、口述采访、即兴演讲

4.3 研学过程

(1)参观实践。参观中法学校旧址,思政教师讲解中法学校旧址的成立为中共重庆支部和重庆其他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做了重要的干部和组织准备,讲解入党誓词至真至简的演变过程。

(2)口述采访。了解周边居民对中法学校旧址及相关历史的了解程度,找寻革命先辈的亲人或后人,搜集早期中共党员在重庆活动期间的故事,汇编成文。

(3)即兴演讲。在中法学校旧址外的党旗壁画前,即兴讲述本次研学活动中产生的感悟。

(三)行后拓展

可参考以下拓展内容,也可根据本地实际和项目式学习的核心驱动问题及问题群进行拓展。

拓展一:“红岩春秋”

向家人分享研学活动中了解的红色故事,也可以进一步收集资料,组建团队,将这些故事整理成文,进一步宣传和介绍红岩精神。

拓展二:“校园话剧展演”

邀请学校话剧团演绎、录制中共领导人在南方局工作、指挥八路军作战时的情景。可联系专业的话剧演员对表演技巧进行指导;思政、历史教师指导剧本,确保剧本内容的准确性和教育性。

拓展三:“社区影视大赛”

举办红色故事微视频大赛和摄影大赛,展示优秀作品,并在学校和社区进行推广。将获奖视频、照片在校园网站、社区展板等平台展出,并鼓励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扩大影响力。

六、研学评价

1.课程评价

9fff59751e014036ac09d4309d115551_wh721x616

2.思政课程教学关联度

本课程与必修一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修三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必修三2.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修三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联度高,在研学活动中将教材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七、成果应用

1.影视作品比赛:通过视频和照片比赛展示学生对此次研学的认识,收获与感悟,优秀的学生作品将刊登于学校网站、公众号和媒体平台。

2.成果展示会:通过PPT报告等方式,展示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研学中的成果。

3.话剧汇报演出。

八、研发团队

研发单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研发团队联系人:王欢、贺勇、张波

联系方式:18623353222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
    精彩视频
    新闻报料
    新鲜事、感人事、烦心事, 欢迎报料!
    新闻报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