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这堂公开课让鲁巴学子“阅”古鉴今 “悦”享美好
2024-10-25 21:42:39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讯(邓昔非)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推动江北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阅读课程建设,引导青年学生阅读经典、感悟人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0月24日,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开展书香校园领航计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第四季活动。江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李四川与广大鲁巴学子相约学校礼堂,以阅读为舟,滋养心灵之光。

“今天,鲁巴学子有幸成为了江北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阅读课程建设的一分子。”活动伊始,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图书馆馆长刘浪对李四川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他希望鲁巴少年们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书香的熏陶下去积淀,去思考中华传统经典所蕴含的价值何在、价值何为。

“读书的意义在于见情怀,知人性,求真理。”读书的意义何在?李四川谈到,它让我们得以洞见情怀之深邃,理解人性之复杂,并追求真理之光辉。
现场,李四川用广博的知识,引古论今。他启迪学子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昨夜西风凋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四川说,高中三年就像王国维先生诗中的三重境界,要独自面对困难,选择了远方就要不顾兼程,最后在回首间发现,一切都在“灯火阑珊处”。
应该读哪方面的书?李四川希望鲁巴少年们在闲暇时光多读经典、读哲学、读经济学、读法学。读书,让少年见康德、边沁端坐于台前,讲述道德与功利的对立统一;读书,让少年见李白、杜甫的豪情壮志,寻觅斑驳之中永恒的精神印记,体会生命的绚烂多彩与自我价值的珍贵。
谈及未来,有何理想?现场,鲁巴少年们畅所欲言,收获满满,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保持阅读好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公开课最后,李四川以杨万里的《桂源铺》作为结尾。他谈到,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人的成长和前进总要遇到各种矛盾或挫折。但是只要矢志不移地向前“奔”,日夜不停地努力,历尽坎坷必入坦途,终会迎来曙光。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鲁巴学子将自己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赠送给李四川——篆书大字“传纸上世界,播校园书香”。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学校也将进一步打造多元阅读场域,把学生的阅读行动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为江北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阅读课程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