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 人行重庆市分行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
2024-12-30 11:47:36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普惠金融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是服务实体经济、普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普”百业兴旺,“惠”万家烟火,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工作部署,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积极探索建立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群体为主的长尾市场下沉,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6100亿元,是2019年末的2.6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近8000亿元,是2019年末的1.4倍。
夯实服务基础 健全政策体系
完善金融政策框架。牵头出台《重庆市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关于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连续多年围绕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制定“一县一策”金融支持方案,夯实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基础,筑牢重庆普惠金融发展骨架。
强化政策工具精准支持。开通再贷款线上便捷申贷入口,围绕普惠小微、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一推出“再贷款金融帮扶贷”产品体系,探索“再贷款+个体贷”“再贷款+乡村振兴贷”等再贷款支持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940亿元,支持经营主体13万户。
加强多方政策联动。推动市级层面出台系统的普惠金融财政配套机制,形成“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及“市级+区县”协同的立体财政金融框架,指导区县设立产业发展贷、新农人贷等风险补偿金,出台信用村贷款贴息、乡村振兴贷贴息等财金互动政策40余项。联合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构建“政策联动+名单共享+信息互推”深度合作机制,通过信贷政策产品化方式推进产业金融合作,有效实现政策和资源整合。
提升服务温度 完善组织体系
指导金融机构联合基层政府组织在重庆市各区县政务服务大厅、街道(商会)、社区、园区、商圈、市场等经营主体集中区域高标准建成首贷续贷中心36个、金融服务港湾563个,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累计走访对接经营主体39万户,投放贷款逾2700亿元,开展政策宣传1.9万余次,覆盖人数超47万人次。
创新服务机制建设。推进“1+2+N”普惠金融到村基地建设,建立信贷到村联络员机制,与时俱进推进货币信贷到村、支付服务便利化等7个专项行动,建成乡村振兴特色金融服务港湾120个,创新设立“柑橘银行”“中药材银行”“珍溪榨菜专营支行”等乡村振兴特色支行70余家。
扩大服务广度 丰富产品体系
聚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等涉农经营主体,推动建立“1家链长银行+N家协办银行”综合服务团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截至2024年11月末,已累计支持重点农业产业链上超1.53万户经营主体获得融资超400亿元,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品贷款余额120.6亿元,同比增长15.5%。
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柑橘贷、榨菜贷等40余种专属产品。推动“智慧渔业贷”“智慧种植贷”等全国首创产品落地重庆,推动整园授信、中药材应收账款融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抵押贷款和活体抵押贷款等业务“扩面增量”。
全面放开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人户籍限制,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线上服务流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助学贷款投放,持续为创新创业、学生入学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市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7.76亿元;助学贷款余额51.5亿元,同比增长22.4%。
拓展服务深度 打造数智体系
建普惠金融数智服务体系。迭代升级“长江渝融通”线上服务平台功能,动态更新普惠金融政策600余份,集中展示60余家银行500余款金融产品。依托平台已累计为超4万户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超630亿元。
推进全流程线上化政银企融资对接。依托“长江渝融通”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常态化向银行推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企业融资需求清单,组织银行实现精准对接,建立“一企一策”信贷支持台账。2024年以来,推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企业)5500余个,发放贷款超300亿元。
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建立“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府部门”涉企信用信息交互共享机制,引入和应用企业稳岗、社保、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纳税等场景数据,帮助银行对普惠客群实现精准画像。在信息共享、系统互联基础上创新推出“渝个贷”、“稳岗贷”等专属信贷产品,累计为逾3万户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超400亿元。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