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落伍了!如何重新定义肥胖!快来看看吧-华龙网

BMI落伍了!如何重新定义肥胖!快来看看吧

2025-03-12 06:46:2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关于肥胖标准的改革,肥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吗?

我国是世界第一肥胖大国,肥胖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风险,影响呼吸系统,引发骨关节疾病,减少寿命,还会造成心理障碍,如失眠、焦虑、抑郁等。既往认为亚洲人BMI≥28 kg/m2即是肥胖。2025年1月14日,《柳叶刀》杂志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发布“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新定义了临床肥胖症:一种由多余脂肪直接引发的系统性慢性疾病,可造成器官损伤(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肢水肿”、“活动后气喘”等)或日常活动受限。‌‌肥胖是否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一直存在争议。由此版定义可见,临床肥胖就是一种慢性疾病。

同时,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到,临床肥胖症的诊断需要包含两部分:1.脂肪过多(体重指数(BMI)≥28kg/m2+腰围/腰臀比/腰高比,或BMI≥40kg/m2);2.合并任何一种肥胖导致的疾病。具体而言,首选需要通人体测量指标或直接体内脂肪测量确认是否处于临床肥胖状态,再加上以下一项或两项标准:1.因肥胖导致器官/组织功能下降的证据(如反复头疼、睡眠呼吸暂停、活动后气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糖血脂异常、心衰、下肢水肿等);2.因肥胖导致多种基本活动能力和/或其他日常生活能力(如洗澡、穿衣、入厕、自控能力和进食等)出现显著下降的一种状态。肥胖的临床评估流程见下图。

该标准同时还定义了亚临床肥胖:器官功能正常情况下的肥胖状态,即:有肥胖,但无反复头疼、睡眠呼吸暂停、活动后气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糖血脂异常、心衰、下肢水肿等器官功能下降。“亚临床肥胖”虽然暂时不能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未来发展为“临床肥胖”的风险增加。

图片1
肥胖的临床评估流程

您还算肥胖吗?

既往认为亚洲人BMI≥28 kg/m2即是肥胖,但目前的观点认为基于BMI 的诊断对肥胖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既可能低估也可能高估肥胖。因此,专家们建议除BMI外,需要详细评估是否存在器官系统功能受损和活动能力减退,还应该通过直接测量体脂尤其是内脏脂肪或至少一项人体测量标准(如腰围、腰臀比或腰高比)来确认是否临床肥胖。对此,专家建议,不要过度解读体重和BMI,应去正规医疗机构评估。

图片2

肥胖是因为您贪吃与懒惰吗?

肥胖的原因是多因素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包括基因、生理性因素如遗传、环境、心理、营养、代谢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肥胖。因此,不应该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认为肥胖是因为缺乏自律或意志力薄弱,单纯的将肥胖归咎于个人贪吃与懒惰,更不应嘲笑和污名化肥胖人群,政府和公众应理解肥胖形成的复杂性,同情并给予肥胖人群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更加包容和个性化的干预,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龄儿童青少年提供含有丰富水果蔬菜且不含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的健康餐,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等。临床肥胖患者应及时就医,亚临床肥胖人群要尽快调整生活方式,防止其发展为临床肥胖。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和体重干预措施,很多胖人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器官系统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

图片3

简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科教学秘书,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工作多年,擅长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诊治,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脂肪肝、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血脂紊乱、肥胖等疾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基础与临床研究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内分泌管理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罕见病与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会分会委员,参与重庆市课题多项,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3篇,CSCD论文2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参编全国指南1篇。

图片4

吴绮楠,医学博士,三级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科研科副科长,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基础与临床研究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与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重庆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肿瘤内分泌学组组长、重庆科普作家协会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30余项,主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慢病管理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等19项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nes and Diseases等权威SCI期刊发表论文29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执笔参编全国指南和专家共识1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进步应用研究三等奖一项。获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重庆名医-仁医风范奖等荣誉,副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8部。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