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放活不放任 重庆持续抓好产业与生态平衡-华龙网

【渝论】两江评 | 放活不放任 重庆持续抓好产业与生态平衡

2025-03-26 06:00: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重庆入选全国首批试点,实现环评“零耗时”。3月24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消息,重庆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省市。经生态环境部批准,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城产业园、水土新城大地生物医药园、重庆国际生物城三大制造业代表性核心园区开展优化产业园区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试点园区内,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的建设项目将取消环评审批,实现环评“零耗时”,有利于促进建设项目环评工作提速增效、释放产业活力。这场改革不仅是审批流程的简化,更是产业生态的深层重构——努力寻找效率与安全、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以制度松绑为引擎,释放经济发展红利。传统环评制度以“事前审批”为核心,审查耗时较长且流程复杂,与产业动态演进的发展态势错位,不利于技术创新与市场响应。改革通过实施准入要求清单化、排污许可核查化,缩短项目落地周期,节约综合成本。让政府从“管控者”转化为“赋能者”,企业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入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以重庆仝干医疗的人工肝项目为例,原本需要数月的环评流程简化,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直接加速了肝衰竭救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制度松绑的目的,是以审批流程的“减法”换取企业发展的“乘法”。

以科学管控为基底,构建绿色发展防线。试点工作充分突出“生态环境分区管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环评分类管理优化+排污许可衔接强化”联动效用,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例如水土新城生物医药园对VOCs排放设限,超标项目仍需严格审批,通过总量控制实现生态底线的刚性约束。同时,根据管理需要对试点项目开展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智能监管守住生态红线,既避免了“一刀切”对企业发展的冲击,又能够引导企业绿色规范发展。

以风险防控为锚点,校准改革执行精度。在这场环评试点改革中,强化园区自主管理水平和环保管家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可以有效预防累积性环境风险的潜在挑战;基层监管能力的专业化提升与企业自律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改革成效落地。总而言之,释放制度活力的同时,需以系统思维进行风险防控,让环评改革的“零耗时”从流程优化升级为治理效能的质变,在效率与安全的动态平衡中,为产业生态的绿色转型提供可持续的制度动能。

“放活不放任、简政不减责”的改革智慧不仅让“美丽重庆”与“智造重镇”同频共振,更揭示了环评制度改革的深意——以制度韧性平衡安全与活力,让产业升级真正跨越环境约束的鸿沟。希望未来,重庆这座山水之城,能实现高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绿色发展双赢,向“绿”而生,向“新”而强。

作者:吴紫婕(两江新区)

编辑:杨光志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常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