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女网红因低血糖去世 低血糖会夺人性命,这绝非危言耸听-华龙网

38岁女网红因低血糖去世 低血糖会夺人性命,这绝非危言耸听

2025-04-08 06:05:09 来源: 南京晨报

4月6日,抖音账号“阿根廷奇娜”发布了讣告:“本人杨淙,带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告知各位家人们,吾妻杨奇娜于2025年4月2日上午,因突发低血糖与世长辞,终年38岁。”

杨奇娜曾被央视、新华社等多家官媒报道过,是来自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网红洋媳妇。

消息传出,不少网友表示震惊,有的说是第一次听说低血糖也会要人命。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丁大法称,低血糖确实比高血糖更加可怕,如果一个人有基础疾病,反复低血糖,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昏迷最终导致死亡。

丁大法称,低血糖的危害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危害在于当血糖水平急剧下降时,人的身体会迅速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交感神经开始兴奋,一系列不适症状便会接踵而至。患者首先会感到心慌,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同时,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连简单的拿东西动作都难以完成;身上也会突然冒出冷汗,即使在凉爽的环境中,也会感觉后背湿冷;强烈的饥饿感袭来,胃部一阵阵地收缩,仿佛在大声抗议。此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视物模糊等症状。

“低血糖的长期危害则在于对人的大脑和心脏!”丁大法称。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对葡萄糖的依赖性极高。长期低血糖会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初期,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刚刚发生的事情转眼就忘记;反应也变得迟钝,别人说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做出回应。随着低血糖情况的持续恶化,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思维变得混乱,无法正常思考问题,甚至出现痴呆的症状。更为严重的是,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还可能导致昏迷、抽搐,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即使后续血糖恢复正常,大脑功能也难以完全恢复。低血糖对心脏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低血糖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这无疑增加了心脏的负荷。同时,血压也会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低血糖的产生呢?丁大法称,首先要调整饮食。低血糖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当血糖浓度显著下降,会导致心悸、出汗、饥饿甚至昏迷。预防低血糖,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进行,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饥饿,尤其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可以适当增加饮食摄入量,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其次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有助于提高血糖水平;如果已经患有低血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葡萄糖,也可以注射葡萄糖,有助于预防低血糖。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钱鸣

责任编辑: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