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塘河古镇时光深处的秘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振兴-华龙网

江津塘河古镇时光深处的秘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振兴

2025-04-11 11:17:15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顾佳晨)千年古镇、百年村落,江津区塘河古镇里孕育着两个古村落——石龙门村和硐寨村。他们与古镇同根同源,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映射着时代的变迁。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传承,塘河镇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

留住乡愁 守护古村落记忆

石龙门村传统村落位于塘河古镇北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村落以石龙门庄园为中心,整个石龙门庄园占地30多亩,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有房屋520多间,是重庆现存规模最大的民居院落之一。庄园整体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建筑受自然侵蚀和年久失修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急需保护修缮。

2023年江津区成功列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区,根据《重庆市江津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将塘河镇石龙门村石龙门庄园、硐寨村大竹林民居两地列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主要整治点,实施传统建筑修缮,非传统建筑风貌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

保护修缮过程中面临着老宅复杂的产权关系难题。塘河政府探索“安居型修缮”措施,与石龙门村28户、硐寨村9户涉及保护修缮的居民,签订共同缔造协议,政府主外,居民主内,合力推进保护修缮工作,资金使用上采取“10+1”方案,即政府全资对房屋本体进行修缮,村民按房屋修缮造价自筹一成用于厕所、厨房等改造,最大程度减轻了村民的经济压力负担。修缮过程中,施工队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与庄园修造风貌相符的青砖、石雕和木构件,力求还原建筑整体布局原貌,同时保留那份历史的厚重感。

如今,整治后的石龙门庄园焕然一新。青石铺就的巷道干净整洁,雕花木窗焕发光彩,古色古香的庭院内,小姐楼传来阵阵艾草香气。“这次修缮不仅保护了我们的老房子,也让整个庄园又‘活’了起来,现在每到周末就有不少游客来参观石龙门庄园,我准备利用自家住房开个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石龙门村民孙治成开心地分享着下一步的打算。

“塘河镇现存明清古建筑群近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塘河古街区、石龙门庄园、廷重祠三大区域。近几年来,塘河镇政府持续加大修缮力度,累计修缮古镇古村落面积达12000平方米。”镇长许建明介绍道。预计到2025年底,塘河古镇半边街区域保护修缮项目将全面完工并对外开放,届时将惠及46户古镇居民,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留住人脉 深耕文化传承

“虎大哥,莫吃我,我给母亲送米咯,不知娘亲在何方,请你开口告诉我。”在塘河镇硐寨村,“荔乡”宣讲队成员戴连利正绘声绘色地在院坝会上向村民们讲述《安安送米》的故事,这个曾被作为“孝道教科书”的故事发生地正是在塘河镇硐寨村。

“塘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重庆市首批命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名副其实的‘民俗之乡,故事塘河’,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五个故事,折射出塘河人民的‘爱国、感恩、孝善、礼义、勤俭’作风。”塘河镇宣统委员刘莲说。

塘河独有的“文化”赋予了传统村落有趣的灵魂,传统村落成为了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繁荣更离不开人的传承。过去,硐寨村廷重祠至场口的公路因路幅狭窄、坡度陡峭,给村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024年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200余万元启动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将原本仅3米-4.5米宽的单车道拓宽至双车道,安装41盏路灯提升了夜间出行的安全性。道路升级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也进一步拉近了古村落与外界的联系。

“我是土生土长的硐寨村人,扎根三十余年,这里就是我的家。”硐寨村村民陈健红介绍道,“公路修好后,来往的车辆、来参观廷重祠的游客多了不少,政府还大力推进‘快递进村’、‘直播带货’等帮扶政策,让我在家卖乡土特产的生意做得更好了。”“瓶颈路”蜕变成了“致富路”,古村落正在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助推乡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塘河政府在硐寨村积极推广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通过红、黑榜,加、减分制度,围绕人居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建设、良好家风倡导等事务开展积分活动,让村民成为古村落保护的主力军。

留住生机 农文旅融合激发活力

“百年荔枝古庄园,十里塘河果飘香。”每年7月塘河的晚熟荔枝成熟了,石龙门村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荔枝甜香。“这里是津西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拥有30余株百年荔枝树,荔枝品种丰富,包括妃子笑、带绿、大红袍、红绣球、大丁香等13个品种。”荔苑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宗杰说。

2024年,塘河镇通过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开展塘河古镇非遗展示暨晚熟荔枝品鉴活动,吸引3万余名川渝游客打卡体验,带动川渝边界经贸合作。活动以古村落古庄园为载体,以荔枝产业为牵引,以民俗文化为灵魂,让农文旅业态相互融合、互促互进。

“大力推进古镇古村落农文旅融合发展,常态化举行四大活动(民俗闹新春活动、川渝龙舟文化节活动、川主巡游暨荔枝文化节、中秋‘桂宫’坝坝宴活动),持续打造四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美术写生基地、摄影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形成具有塘河辨识度的文旅品牌。”塘河镇党委书记张福炼介绍。让古村落活起来,让人脉文脉传承下去,乡村振兴的道路才会更加宽广而深远。

保护古村落,留住的不仅是砖瓦,更是文化的血脉与乡愁的寄托,它们承载着祖辈的足迹,书写着时代的变迁,也寄托着后人对故土的眷恋。塘河古镇,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正以焕然一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