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推行“321”调解机制 重大纠纷处置周期缩短50%-华龙网

江津推行“321”调解机制 重大纠纷处置周期缩短50%

2025-04-18 10:38:4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杜玉玲 王艺颖)一纸书面许可引发的邻里纠纷,在三年间历经三次协议、五轮调解,最终通过矛盾纠纷“321”闭环调解机制实现实质性化解。近日,江津区夏坝镇成功调处的一起典型邻里纠纷,生动演绎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真没想到这个过道会变成‘心结通道’。”在夏坝镇“只跑一处”调解中心,当事人李某某看着最终调解协议感慨道。这场纠葛已久的邻里纠纷,源于2018年居住二楼的李某某为优化出行条件于临街外立面构筑的一条通行过道。该过道修建前曾取得一楼住户陶某某书面许可,但建好后陶某某日渐感到该过道严重遮挡其住宅采光,冲突由此爆发,逐渐演变成历时三年的“拉锯战”。

2023年1月,陶某某首次提出采光权受损,向社区寻求帮助。社区网格员立即赶赴现场勘查确认,认定二楼过道结构确对一楼采光造成实质性影响,随即启动邻里协商程序,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93条相邻关系条款展开调解,五天内即促成首轮口头协议,约定李某某对过道进行改造。然而整改效果未达预期,纠纷在2024年7月再度升级。

“调解不是‘和稀泥’,必须依法依规找准平衡点。”夏坝司法所所长介绍,当第三次调解陷入僵局时,由于双方对整改方案存在根本性分歧,社区立即启动矛盾纠纷“321”闭环调解机制,上报夏坝镇“只跑一处”调解中心,引入住建部门技术专家进行日照分析,提出了三种科学整改方案,双方再次签署阶段性调解协议。但矛盾在2025年3月出现戏剧性转折——陶某某认为再次整改后仍旧影响采光,情绪失控之下打砸人行通道,调委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派出所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司法所启动心理干预程序、专业机构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整改建议书,最终促成双方回归理性协商。

在多方调解力量共同努力下,经五方联席会议研究,案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李某某同意限期拆除争议过道并恢复建筑原状,陶某某承诺不再追究既往责任。2025年3月13日,双方签署书面和解协议并限定完成期限,持续三年的邻里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这起典型案例凸显了‘321’闭环调解机制的有效运作,为处理相邻权纠纷提供了‘法理情’融合的治理样本,印证了多元共治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中的关键作用。”江津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321”闭环调解机制即矛盾纠纷遵循村(社区)3次-镇(街)2次-大调解中心1次的调解链条,三级调解统筹调度力量推动纠纷“一站式”化解。该制度的运行,将矛盾纠纷的调解层层分流,对基层难以化解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通过“6+N”社会矛盾纠纷联席研判调度机制整合全区调解力量,进行集中攻坚、多元化解,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率,践行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据统计,江津区自推行矛盾纠纷“321”闭环调解机制以来,有效推动九成以上矛盾纠纷在社区层面化解,重大疑难纠纷平均处置周期缩短50%。

责任编辑: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