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 | 汪红霞: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在专业与跨界中锻造国际理解力-华龙网

聚焦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 | 汪红霞: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在专业与跨界中锻造国际理解力

2025-04-18 15:50:5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88365023ccaf31e28e8493b4076f99d
点击查看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教育年会暨成果展精彩回顾

在全球化与知识迭代加速的时代,教育如何超越传统学术边界,培养兼具学术卓越与文化理解力的未来人才?近日,在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教育年会暨成果展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汪红霞分享了学校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核心理念的实践探索,系统阐释了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与跨学科能力培养的创新经验,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前瞻性范本。

校长论坛: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周涛摄

学术与素养并重:打造闭环式多元评价体系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格局,巴蜀国际教育中心突破单一学术评价维度,构建“学术能力+全球素养”的双轨评价标准。汪红霞指出,专业让个体优秀,跨界方能成就卓越。学校不仅关注学生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学术指标,更将跨文化理解、全球议题关注度、团队领导力等非学术素养纳入评价范畴。通过项目式学习、多元任务设计,学校记录学生在终身学习社区中的参与度、成长轨迹及创造性表达,实现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的动态平衡。

在操作层面,学校创新采用“师生双维互评机制”——教师团队从专业视角进行学术与非学术的全面评估,学生则通过自评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一闭环体系通过每年的学生学术年会与教师学术年会的双向验证持续优化,使评价真正成为推动终身学习的引擎。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汪红霞分享教育观点。周涛摄

跨界融合育人:激活学科交叉的创新动能

依托20年国际教育积淀,巴蜀国际教育中心以挖掘潜能、彰显个性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在理工科领域,学生通过国际竞赛、科技文化节等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触达的创意产品;人文社科方面,“非遗传承”“一园一展”等项目则成为文化解码的实践场域。

汪红霞特别提及跨学科经典案例“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女性角色”:学生需整合历史、社会学、传播学等多维知识,分析人物成就背后的时代密码,最终以演讲、专题文章、短视频等全媒体形式输出成果。“这不仅是对知识的重组,更是对思维疆界的拓展。”

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通过多元评价体系的闭环设计和跨学科项目的生态化培育,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这些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更注重文化理解与全球视野的塑造,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徐力超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