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产业强乡镇示范点|武隆羊角街道:苕粉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华龙网

寻访产业强乡镇示范点|武隆羊角街道:苕粉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

2025-04-24 07:30:03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核心提示

山川为卷,乡村作笔,绘就振兴壮丽蓝图。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林业局指导下,重庆广电第1眼TV-华龙网、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协会、重庆市乡村振兴服务协会策划推出“城乡融合共同繁荣——2025寻访乡村振兴重庆案例”主题宣传活动,寻访产业强区县(乡镇)示范点、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村、乡村振兴带头人(示范企业/单位),全面宣传和展示我市推进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的措施、经验与成果。

近段时间,一辆辆载满“武隆苕粉”的货车从武隆区羊角街道艳山红村出发,驶出高山峡谷,星夜兼程运往全国。

重庆人吃火锅,喜欢点一份苕粉。

说不定,你吃的苕粉,就来自羊角街道艳山红村。

武隆苕粉名声在外。羊角街道办事处供图

武隆苕粉名声在外

相比其他地方的苕粉,武隆苕粉名声在外。

相传,康熙末年红苕大丰收,武隆乌江边一纤夫用武隆红苕为原料,石磨磨粉,反复沉淀,铁锅烫皮等多次尝试而成苕粉,后逐渐形成武隆苕粉独特的16道土法制作工艺,沿用至今。

武隆苕粉先后荣获“中国名菜”“中国名小吃”“中国农洽会金质产品奖”等,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安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艳山红村地处白马山和仙女山之间,乌江在山脚下奔腾不息。红苕、洋芋、玉米,成为村民们农业生产的“三大坨”。

没有人会想到,土生土长的红薯,竟然能够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艳山红村的增收“宝贝”。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艳山红村靠什么增收?

石体箭是艳山红村专干,也是安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见证了红薯的“逆袭”之路。

羊角街道大力支持苕粉产业发展

红苕产量大,在山地易于生长。

羊角街道办事处根据红薯特点,因地制宜,大力支持红薯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抓细、抓实。

2020年10月,艳山红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成都康乐汇食品有限公司、薯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安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村集体占51%,市场主体占49%。村集体每年收益都会拿出来给农户分红,并且分红还是逐年递增。  

2021年,安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苕粉厂)建成投用,建有1条年产能5000吨鲜粉生产线,主要生产火锅上游产品。艳山红村的5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为做大乡村振兴产业,羊角街道办事处对安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给予大力支持,累计为企业争取项目或补助资金支持500余万元。

在技术支持方面,羊角街道办事处引进高淀粉红薯,并免费提供种子给群众,工厂的原材料得以保障,同时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到厂指导红薯粉生产技术。

除此之外,羊角街道办事处还对企业给予保障性支持。对工厂的配套的公路、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便于工厂生产,同时在招工、技能培训、产品推广和销售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苕粉成艳山红村增收“金名片”

艳山红村红薯种植面积近万亩,“钱景”广阔。 

“最近订单比较多,公司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石体箭说,以前,农户们种红薯都是自己吃,就算要卖,也只有0.5元/斤。现在把红薯加工成苕粉后,可以卖到6-8元/斤。村民到公司上班,每月工资收入最高可达3000多元。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农户,也可以在公司做计件,每天收入在150元左右。

2023年4月,安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注册了“巴薯香”自主品牌。引入传统漏粉工艺与低温冻干技术,开发出火锅苕粉、酸辣粉专用粉、即食苕皮等10余款产品。产品除了销往重庆周边区县外,还远销北京、福建、深圳、安徽、哈尔滨、成都、河南、河北等地。

2024年,安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苕粉年产量突破2000吨。其中,深加工产品占比达60%,销售额达3000万元,农户每亩综合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

烧烤苕皮美食。羊角街道办事处供图

“我们现在正在申请规模化企业,同时提高生产规模,争取在2026-2027年,年销售额能够达到2.5个亿。”石体箭说,公司正在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土疙瘩”变成了“金粉条”。

目前,稳定订单有二三百万元。预计今年7月之后,每月订单有望达五六百万元。

作为“羊角五宝”(羊角醋、羊角豆干、碗碗羊肉、猪腰枣和红苕粉)之一的苕粉,正在带动艳山红村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文/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蔡文沛 胡珂瑞

相关链接:

寻访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村|武隆江口镇:银厂水澍的诗意远方

寻访产业强乡镇示范点|武隆浩口乡:老鹰茶树变“摇钱树”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