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乡村振兴带头人|武隆石桥乡:“鸡司令”王建华点蛋成“金”
2025-04-25 08:31:5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核心提示
山川为卷,乡村作笔,绘就振兴壮丽蓝图。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林业局指导下,重庆广电第1眼TV-华龙网、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协会、重庆市乡村振兴服务协会策划推出“城乡融合共同繁荣——2025寻访乡村振兴重庆案例”主题宣传活动,寻访产业强区县(乡镇)示范点、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村、乡村振兴带头人(示范企业/单位),全面宣传和展示我市推进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的措施、经验与成果。
天气热起来,在养鸡场里,会有什么样的气味?
4月15日,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来到武隆区石桥苗族土家族乡,对厚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华进行专访。

进养殖场之前身体要先消毒
王建华是当地出了名的蛋鸡养殖大户。他的养殖场建在山峦叠翠之间,看似毫不起眼,实则别有“洞天”:23万只蛋鸡,每天产蛋20万枚,是渝东南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欲进蛋鸡养殖场打探“究竟”,却被委婉阻止。
“你们先不忙进,全身得消毒。”王建华笑呵呵地说。
在王建华的指引下,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走进消毒房,关上房门后,安装在墙上的“花洒”开始喷出白色浓雾。
消毒完成后,房门自动打开。
走进养殖车间,里面通风良好,没有鸡屎粪便的异味。蛋鸡们争先恐后啄食,一枚枚鲜鸡蛋自动滑入蛋轨,工人熟练地分拣、包装鸡蛋......
现代化的蛋鸡养殖模式,让人叹为观止。

每天产出的土鸡蛋全部销完
王建华是武隆区火炉镇人,被当地人称为“鸡司令”。为何在石桥投资兴业?他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以前,王建华是火炉镇的农产品经纪人,经常收购土鸡、土蛋到重庆主城区贩卖。
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家庭小轿车越来越多,城里人到乡下买土货也越来越方便,王建华的生意不好做了。
“城里人喜欢土货,你为什么不养殖土鸡呢?”王建华说,有一次,朋友的一席话,惊醒他这个“梦中人”。
于是,王建华贷款在火炉镇建起小型蛋鸡养殖场,养了七八千只土鸡,做起了蛋鸡生意。
2014年,石桥苗族土家族乡招商引资。有了蛋鸡养殖经验的王建华看准商机,在石桥八角村白龙洞组投资,建起了现代化的规模蛋鸡养殖场,蛋鸡品种包括罗曼粉蛋鸡、新海蓝灰蛋鸡、大午金洞蛋鸡等。

蛋鸡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有专业防疫团队定期到蛋鸡养殖场为蛋鸡注射疫苗。
“我们采用全自动喂料、环控、清粪系统,实现养殖流程标准化,鸡蛋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王建华说,养殖场每天产出的土鸡蛋全部销完,远销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以及贵州、湖北、湖南等地。
点蛋成“金”带动村民增收
窦远梅家住石桥香龙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其中,大女儿已经18岁。另外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9岁,目前都在石桥小学上学。她已在王建华的蛋鸡养殖场工作了5年,是一名孵化养殖幼鸡的“老员工”。
窦远梅的丈夫以前也在王建华的养殖场上班,后来转到武道(重庆武隆——贵州道真)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务工。她在蛋鸡养殖场上班,每月工资可以拿到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中83岁的老人和孩子。
窦远梅说,待建筑工地完工后,如果有需要,她的丈夫还会到蛋鸡养殖场务工。
目前,蛋鸡养殖场的30多名固定岗位的工人,基本都是当地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产业发展的红利持续反哺乡村。厚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还为村集体稳定分红约20万元,主要用于完善村里面的基础设施、帮扶困难群众等民生项目。
历经十年发展,王建华点蛋成“金”,蛋鸡养殖场采取科学化、集约化的运营模式,不仅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高效发展,更成为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就业的“致富引擎”。
文/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蔡文沛 胡珂瑞
责任编辑:陈发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