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山城“绿肾”:重庆湿地工作者的十二时辰
2025-05-01 12:18:4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张元丽)“天刚麻麻亮,江雾还没散尽,就跟着湿地醒了。”——这是重庆湿地巡护员们最熟悉的清晨。五一劳动节的晨光中,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巡护员哼着川江号子,竹篙一点,小船就滑进了芦苇荡。他身后,一群白鹭扑棱棱飞起,在朝阳中划出银色的弧线。
在重庆这座“山水之城”,27.28万公顷湿地如同翡翠项链,串起长江、嘉陵江的生态脉络。从巴南桃花岛的渔歌互答,到綦江河畔的“水上人家”记忆,湿地不仅承载着生态功能,更沉淀着三千年巴渝文化的基因密码。
而今,一支由巡护员、科研员、监测员组成的“湿地铁军”,正用最朴实的劳动续写着这份“山水乡愁”。

卯时·巡护员丨晨光侦察兵
晨雾中,巡护员的胶靴碾过湿软的滩涂。他蹲下身,指尖捻起岸边一片可疑的油渍,气味刺鼻。记录本上写下:“疑似存在夜间偷排现象,需采样检测。”AI能精准监测宏观数据,而巡护员的脚步能感知那些细微的变化——比如水面上不易察觉的油膜,或是岸边植被的异常生长。

申时·湿地解说员丨自然翻译官
“现在,随着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湿地已经升级成为野生动物们的‘五星级生态家园’啦!”湿地解说员向孩子们介绍道,“每一只鸟儿的到来,每一株水草的生长,都在告诉我们:当人类用心呵护自然,自然定会还我们以惊喜。希望今天的体验能在你们心中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让保护生态的理念薪火相传。”

戌时·科研员丨生态解码者
在忠县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的崖壁上,科研团队惊喜发现荷叶铁线蕨新野生种群。“此次发现得益于创新应用‘无人机遥感+地面网格化调查’监测体系。”团队负责人指着岩缝中叶片圆润的珍稀植株说。截至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发现2个新种群,并完成500余株人工繁育植株的野外回归,让“植物界大熊猫”重获生机。

亥时·监测员丨星河守望者
重庆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夜幕下,一支队伍正专注分析候鸟迁徙数据:“汉丰湖湿地已成为重庆市青头潜鸭稳定的越冬家园。”暗夜中,红外相机持续运转,记录着夜鹭掠过芦苇的珍贵画面。
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珍稀水鸟种类和数量较2024年有显著增加。其中,中华秋沙鸭达67只,刷新重庆越冬纪录。

丑时·保育员丨生命接生员
暴雨倾盆,保育员用雨衣裹住体温仪,小心靠近人工巢岛。两只湿漉漉的雏鸟刚刚破壳,喙尖还沾着蛋壳碎片。记录本上写下:“世界候鸟日,新生命诞生。”
当五一假期的游客沉醉于山城灯火时,这群湿地的守护者仍默默坚守。监测员的屏幕、巡护员的胶靴、科研员的笔记……不同的工种,同样的使命。他们用十二时辰的接力,守护着长江上游这一方碧水,也守护着人与自然的永恒约定。
在重庆,湿地守护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接力——它延续着巴渝先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以鲜活实践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真理。
这个劳动节,致敬湿地守护者:他们用脚步丈量生态,用科技解读自然,用情怀传递守护。每一株芦苇、每一泓清水,都是山城对长江的深情告白;每一滴汗水,都在书写“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动人篇章。
责任编辑:石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