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坪坝,数字科技融入生活点滴,十二时辰全是惊喜!
2025-05-17 11:46:30 来源: 沙坪坝发布
你听说过“沙坪坝”吗?
重庆市的中心城区之一
这里自周朝为巴国属地起
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沙坪坝背靠青翠歌乐山
拥有嘉陵江下游沉积出来的罕见平坝


这里曾是重庆城连接
四川、陕西的陆上要塞
拥有重庆第一关青木关隘口
江岸边的磁器口
曾是顺嘉陵江航道入重庆的重要中转地

这里不止有山水
还有麻辣鲜香的火锅
甜酥口味的麻花


春能赏花
冬可泡温泉
市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如今
沙坪坝区正以“数智气象”的方式
重新定义“生态宜居”
十二时辰流转间
看数智气象
如何渗透进这里的
每一个生活细节
↓↓↓

6:00【歌乐山麓】
负氧离子与晨光的双向奔赴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中梁山脉的薄雾
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
智能生态显示屏已然苏醒
这块位于公园入口的屏幕
实时滚动着
负氧离子浓度、温湿度、PM2.5等数据
像一位“隐形管家”
为前来晨练的市民
规划着当日的健康生活

8:00【三峡广场】
暴雨中的城市“神经反射弧”

早高峰的行车路上
通过下穿道的车流却是稳稳的安心
这得益于重庆首个数字防汛系统
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中的
“中心城区易涝点预警联动”应用场景

在该区的10个易积水点
内涝点水位监测系统与交通信号灯
组成“防御联盟”
当降雨、积水深度达到阈值
交通信号灯会在第一时间变红
如此多部门携手共同守护市民的安全
12:00【磁器口古镇】
千年江水与数字洪流的时空对话

在嘉陵江畔的磁器口青石板上的茶香依旧
但防汛逻辑已悄然蜕变
从“十年九淹”到如今的“安然度汛”
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
如同给古镇装上“数字大脑”

2024年,该系统正式接入
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嘉陵江流域12个部门41类数据在云端汇聚
获取嘉陵江涨水风险时间
由原来的“提前1天”到现在的“提前7天”
获取水情预警时间
由原来的“提前1天”到现在的“提前2至3天”


三维洪水淹没模型
可精准预演不同水位下的受灾范围
并自动生成转移路线图
预警指令下达时间
由5小时缩短至2分钟
人员转移撤离时间
由6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如今千年古镇在洪水面前不再被动
孕育出了“水进人退、水退人归”的韧性智慧
午后可以在嘉陵江畔
倾听千年文脉的坚韧
16:00 【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气象护航下的“钢铁驼队”

龙门吊起降
卡车川流不息
火车汽笛声悠扬
……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内
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此交汇

保障这条经济大动脉畅通的
除了轰鸣的机车
还有气象部门的护航
针对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的
120个国家、500个港口
重庆气象部门联合7部门
打造“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气象保障体系
针对中欧班列41个节点城市
1至15天精准预报覆盖
极端天气预警直通物流调度中心

当国产汽车整车快捷出口
中东以及东南亚地区
老挝的香蕉以4天的时间
“火速”从原产地端上重庆餐桌
一条极具活力的国际经济走廊
就这样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1:15 【歌乐山巅】
探空气球与星辰的千年之约

子夜时分
当城市沉入梦乡
海拔540米的
歌乐山高空气象观测站
却迎来忙碌的时刻
作为重庆唯一的高空气象观测站
气球升至3万米高空爆炸前
将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
实时传回
这些数据汇入全球气象网络
为天气预报注入“中国精度”

如今
沙坪坝的十二时辰
不再是简单的时光流转
而是一场关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从清晨的负氧离子监测
到午夜的探空气球的追踪
从防汛救灾的“数字防线”
到物流通道的“气象护航”
数智气象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
让这里的每一口呼吸
都饱含科技的温度
每一次出行
都暗藏数据的守护

出发吗?
去重庆沙坪坝
感受生活与气象科技的
诗意共鸣
责任编辑: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