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空间“变身”成长乐园,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大公益空间正式启用-华龙网

治疗空间“变身”成长乐园,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大公益空间正式启用

2025-05-30 20:49:3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小房子”里镶嵌着明黄色的座椅;房间里“长出大树”;一朵朵“云彩”在天花板上漂浮。绘本与玩具井然有序的填满了橱柜,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取代了冰冷的诊疗氛围。

5月30日上午9点,随着红色绸带被剪开,位于门诊5楼的“益童体验馆”与7楼的“童萌乐园”正式启用。这不是普通的房间改造,而是医院送给孩子们的一份特殊儿童节礼物——让治疗空间化身成长乐园,让就医过程浸润着关怀的温度。

DSC00782
e7f07ac61c952db764f795c199b4ab8

童心飞扬,两大新乐园启幕温暖伴六一

启动仪式现场洋溢着节日的欢快。医院党委副书记刘湘、重庆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徐伟、医院党办主任李果、重庆市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理事长陈榜霞、医护人员、志愿者、患儿及家长们齐聚一堂。彩带飘落,崭新的空间开放:益童体验馆内,艺术疗愈角正进行着创意绘画,科普宣教区的互动屏幕吸引着孩子们探索健康知识;童萌乐园则设置了图书角、游戏区和作业空间,等候就诊的枯燥时间变成了趣味盎然的成长时光。

“这两个空间不仅是物理改造,更是医疗人文关怀的立体呈现。”刘湘在致辞中深情说道,“我们正以‘一米视角’重构医疗空间,让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能治愈。”活动现场,她代表医院向基金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致谢,称善举如“星河长明”,为患儿点亮希望之光,并期待这里成为“病痛中的童话驿站,治疗时的勇气源泉”。

DSC00856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徐伟现场祝贺公益空间的顺利落成,并表示,希望它能成为患儿在医院里暂时忘却病痛的“第二个家”,让他们在爱与关怀中勇敢成长。

为庆祝第75个国际儿童节,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围绕“童梦飞扬·医路相伴”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为患儿们带去欢乐。在住院部,“迪士尼欢乐屋”的主题游戏、“爱佑童乐园”的中医文化体验、“置爱满屋”的呼吸康复互动、“小天使乐园”的手工课堂同步开展,形成了门诊与住院部“2+4”公益空间联动的温馨场景。医院团委(社工部)联动“医-社-志”(医务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三方力量,打造多维度的节日关怀。

7a8df3f2980944fdaa7aa093159a404

“我们希望搭建温暖的互动平台。”市儿基会理事长陈榜霞阐释与医院共建公益空间的初衷,“让小朋友们在医护人员、家长和志愿者的陪伴中感受快乐,以轻松方式传递健康知识,缓解对医疗场景的恐惧,让医院成为‘充满童趣与关怀的健康守护站’。”
 

DSC00790

公益织网,“3+3”模式赋能全人关怀

“益童体验馆”与“童萌乐园”的落成,是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与重庆市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益童成长”公益项目的重要成果,更是其深耕儿童医疗公益的缩影。近年来,医院深入探索儿童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路径,创新打造出具有高辨识度的“3+3”公益助医模式,将社会支持系统深度融入医疗链条。

“公益+慈善”解燃眉之急:医院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与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重庆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等11家慈善机构建立合作,累计开展16个专项救助项目,覆盖29个专科、300余个病种,为经济困难家庭患儿提供坚实的医疗救助及心理支持。

“公益+服务”筑心灵港湾:专业医务社工成为患儿的重要支持者。他们以院内打造的四大特色主题公益空间(迪士尼欢乐屋、爱佑童乐园、置爱满屋、小天使乐园)及新增的门诊公益空间为基地,开展个案管理、小组活动、心理疏导、医疗适应辅导等专业服务。医务社工的服务范畴覆盖“入院适应-过程应对-出院准备”全流程。

图片1
图片2

“公益+志愿”汇爱心长河:医院构建了党员、大学生、社会三支志愿者队伍,同时引入专业社工,融合开展病房主题活动、病房探访、入院适应、医疗过程介入等多形式医疗人文服务。此外,视临床需求常态化开展“门诊高峰”“渝藏情深‘语’你同行”“儿童成长支持”等专项志愿服务,打造“小小志愿者”“石榴籽一家亲”等品牌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医疗人文体系建设,形成具有儿科辨识度且可复制推广的公益助医模式。

医院团委书记兼社工部主任应本娟介绍: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全人服务”体系,即超越单纯的疾病治疗,全面关注患儿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需求,让医疗过程充满人性的温度。

视角重构,儿童友好型医院的深度实践

从六一活动的微观场景,折射出的是医院“以儿童视角重构医疗场景”的宏观理念。在两江院区,这种理念体现在门诊的“未来化”布局、5 楼“益童体验馆”的弧形座椅给予孩子安全感、7楼“童萌乐园”的梦幻快车造型成为心灵治愈站;在渝中院区,历时5年的“适儿化”改造正在进行,单人间病房比例逐步提升至80%,采血区引入“叙事疗法”分散患儿注意力,雾化室的卡通主题装饰让治疗变成“轻松时刻”。这些细节背后,是“把儿童需求嵌入每一处改造细节”的坚定决心。

在服务流程上,医院以“全人医疗”理念打破传统模式:诊前通过AI导诊和分时段预约减少排队焦虑;诊中运用“场景化体验”缓解就诊焦虑;诊后通过“AI家庭医生”延伸护理服务。当技术有了情感,当流程有了温度,医疗服务才能真正走进患儿和家长的心坎里。

从空间改造到服务创新,从公益生态到人文关怀,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探索正在定义“儿童友好型医院”的新范式。当六一的欢笑声回荡在病房走廊,当公益空间的灯光照亮孩子们的眼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正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儿童友好,不仅是节日里的惊喜,更是 365 天如一日的守护——守护健康,更守护童真与梦想。(文/吴瑞雪 视频/薛传真)

责任编辑:薛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