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乡村25载 江津四屏镇村医苏建星甘当健康“守门人”
2025-06-03 18:24:44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杨晓露 何小谧)在江津区四屏镇银岩村,青山环绕,蜿蜒的村道上,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日晒雨淋,总能看到一个背着医药箱骑着摩托车匆匆而行的身影。他总是随叫随到,穿梭于田埂与村落之间,用坚定的信念,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门员”,他就是村民们口中的 “苏大夫”—— 苏建星,一位扎根基层 25年的乡村医生,同时,也是四屏镇人大代表。他用脚步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精湛医术和温暖关怀,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成为村民心中最可靠的“健康卫士”。

耳濡目染:父母影响踏上行医路
苏建星出生于四面乡银岩村(现四屏镇银岩村)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当时公路养护队的工人,家中四兄妹日子过得艰苦。虽然日子清贫,苏建星至今都记得,小时候父亲和母亲都爱看书,特别是对中医书籍有着极大的热爱,家中经常都有许多医书,而且常常向老中医请教相关知识。
在医疗设施落后、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普遍存在,周边邻居有头疼脑热的,都会来请教他的父亲或者母亲,父母则通过平时所学,指导乡亲们用常见的草药来治疗。父母虽然不是医生,但是从父母帮助邻居中,苏建星看到乡亲们看病就医的需求和渴望。
四岁那年,苏建星因贪玩,在玩耍火炮时,被炸伤了大拇指,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的母亲将他送到医院时,因没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他的大拇指已经不能够动弹,这让他后来的学习生活都面临许多挑战。
然而,大拇指的缺失并未成为他追求梦想的绊脚石,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信念。苏建星28岁时,江津进修校组织培训乡村医生,自幼便对学医产生浓厚兴趣的苏建星积极主动报了名。然而,大拇指行动不便,文化知识又不高,学习过程何其艰难。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每当遇到困难,就想想乡亲们“小病拖、大病扛”的状态,就看看自己残缺的大拇指。最终,他咬着牙,出色地完成了中医西医的全部课程。在他的努力下,他回到了家乡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风雨无阻:25年坚守出诊路
银岩村地处重庆与贵州交界处,在2014年四屏镇成立之前,该村四面山环绕,是相对偏远的村子。该村有600余户、2000余人,在未通水泥路前,到最近的四面山卫生院需要开车一个多小时,到江津更是需要坐车三个小时以上,很不方便。
有一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在团圆饭,苏建星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村民潘大爷突然腹痛难忍,情况危急。放下电话,苏建星顾不上和家人吃团圆饭,立刻背起药箱,当时正在下雪,冒着凛冽的寒风,向潘大爷家赶去。经过一番紧急诊断,原来潘大爷是因为吃了生冷食物得了急性肠胃炎,经过他的一番救治,潘大爷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家人焦急地等待了他整整一个晚上。
25 年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苏建星的出诊脚步从未停歇。以前,村里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很多时候他只能靠双脚步行前往患者家中。在天气炎热的夏天,他冒着酷暑,上门给患者看病送药;在寒冷的冬天,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覆盖的山路上,只为给生病的村民送去及时的治疗;在暴雨倾盆的夜晚,他打着伞、穿着雨衣,不顾泥泞和危险,奔赴患者家中。25年来,他走过的出诊路累计超过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半。这些脚印,见证了他对村民的责任与担当,也见证了他对乡村医疗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不断学习:提升医术护健康
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苏建星深知自己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不断学习。尽管工作繁忙,他依然坚持挤出时间参加各种医学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
白天,他忙着给村民看病、出诊;晚上,当村民们都进入梦乡时,他却坐在灯下,捧着医学书籍,认真学习。通过自学和培训,他掌握了许多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
有一次,金家林社的田大娘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苏建星凭借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急性阑尾炎。他立即联系当时四面山卫生院救护车,通过简单的处理后,将患者送往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由于诊断及时,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避免了病情的恶化。

在村卫生室,苏建星对药品管理一丝不苟。他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时处理临期药品,确保村民用药安全。为了让村民更好地了解药品知识,他还多次开展“药品讲解院坝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村民们纷纷表示:“苏医生的讲解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吃错药了。”
如今,苏建星的医术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不仅本村的村民找他看病,周边村里的村民也慕名而来。他用不断提升的医术,为村民的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他虽然是银岩村村医,但贵州省寨坝镇灵仙河村的部分村民看病也很相信他。这让苏建星为乡亲们看病的覆盖范围从银岩村的10余平方公里扩大到20余平方公里。

用心坚守:24小时在线的“家庭医生”
“我们村人患有精神疾病9人,176人患有高血压,46人患有糖尿病……”说起村民的健康状况,苏建星心里有一本账。银岩村偏远、交通闭塞,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医疗资源十分匮乏。苏建星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将自己的家改造成了村卫生室,24 小时待命,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就会立即背起药箱,赶去诊治。
“提起苏医生,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大家都叫他下银岩村的‘120’。”村民郭大爷说苏建星和村民之间,是双向奔赴的。
“村民信任我,经常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拿来,中午吃饭时有来看诊的村民,他们都会等我吃完……我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离不开村民给我的鼓励和支持。”苏建星说。
正因为村民的信任,在金家林社社长选举时,苏建星全票当选该社社长。“我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我是一名人大代表,在当好村医的同时,要服务到本社的村民。”苏建星说。在做村医的同时,他还参与基层治理、各种政策宣传等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好每位村民。
在银岩村,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苏建星的手机号,村里的老人会把他的电话号码写到醒目位置,一遇到身体不舒服就会第一时间拨通他的电话。“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无论打雷下雨,还是刮风下雪;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半三更,他都是有求必应。”
行医25年,苏建星掌握了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宝贵经验。他知道,乡村医疗工作还有一项重点是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因此,他十分重视村上老人的预防保健工作。他多次组织村内老年人体检活动。从联系上级医院到布置场地,从登记信息到解读报告,他总是亲力亲为。体检结束后,他还会根据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苏建星始终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方土地,用自己的医术与医德守护着村民。
责任编辑:徐力超





- 美丽重庆短视频大赛作品展播⑮“00后”森林“医美师”为青春作答
原创|2025-06-03 16:18:22
- 原厂发动机征战环塔 瑞虎8L拿下了T1.1冠军
2025-06-02 21:07:01
- 加速性能“虚标”实锤 阿维塔06增程版仅6.47秒即可破百
2025-06-02 20:13:52
- 奇瑞智能化战略再提速 整合业务成立智能化中心
2025-06-02 20:31:49
- 求救:半夜,我又被痒痒痒醒了......
2025-06-03 06:05:16
- 吹响合资主动进击号角 长安马自达首批20亿元增资到位
2025-06-02 2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