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正安街道:深化网格治理 精准帮扶书写民生答卷-华龙网

开州区正安街道:深化网格治理 精准帮扶书写民生答卷

2025-06-09 21:00:2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王佳雨)“邹大哥,恢复得不错!家里还有啥难处尽管说。”初夏时节,开州区正安街道白华村党支部书记牟其彬又一次走进村民邹小刚的家门。看着面色红润的邹小刚正听着电话那头在广东务工的妻子欧容容分享着工作近况,身为网格长的牟其彬欣慰地笑了。

几个月前,一场重病曾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如今,在村支两委精准帮扶下,生活已重归正轨。邹小刚一家经历“揪心”到“安心”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幸福转身”,更是白华村坚持开门教育、依托网格化管理扑下身子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缩影。

政策入户解“心结”:从不理解到主动参保

2025年初,白华村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村民邹小刚一家成了村干部和网格员面临的“难题”。起初,老邹态度坚决:“身体好着哩,花这钱干啥?”面对多次动员都不为所动。身为网格长兼村支书的牟其彬没有放弃,他带着政策文件与网格员数次登门,俯下身子一笔一笔为他算好“明白账”“风险账”:“万一生个大病,花个几万十几万,医保能报销大半。全家几百块的保费,换来的是安心保障。要是没这份保障,所有费用都得自己扛啊!”1月20日,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邹小刚终于理解了政策,全家顺利参保。

“救命保障”显担当:精准识别筑起“兜底网”

命运的转折猝不及防。2月初,邹小刚突发昏迷,被紧急诊断为心脏血管破裂,急需17万元进行心脏搭桥手术。“17万!愁苦难当,上哪凑这么多钱?”焦急万分的邹姐姐第一时间联系村委会询问缴费情况。当得知弟弟已参保的消息时,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了:“多亏了村里当初的坚持!不然这17万真是要了命了!”这份由村干部用“脚力”和“心力”换来的医保保障,在最危急的时刻成了邹家的“救命稻草”,减轻了约70%的医疗费用负担。

从“及时雨”到“长效策”:网格联动显温情

手术成功,阴霾尚未完全散尽。邹小刚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妻子欧容容需照顾三个上学的孩子和年逾八旬的残疾婆婆,全家经济支柱顿失。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迅速识别到这户家庭的困境,第一时间通过渝快政报告村治理中心。村支两委闻讯而动,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将帮扶的触角延伸至“术后困境”。“他们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帮着填表、盖章、跑手续,连孩子的学费减免都替我们想到了。”欧容容回忆起村干部和网格员的帮助依然充满感激。很快,一笔临时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通过严格审核,该家庭被纳入低保范围,每月发放保障金1810元,为基本生活兜牢了底线。

“造血”帮扶促振兴:携手铺就“安心路”

“政策兜底只能救急解困,关键还得靠家庭自身‘造血’。”在邹小刚康复期间,村干部和网格员依托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建立的长效帮扶机制,多次上门走访,鼓励并积极支持欧容容外出务工。通过劳务协作平台主动对接岗位信息,今年4月,好消息传来:欧容容在广东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月收入3000多元。“现在他能简单自理了,婆婆的低保和残疾补贴也到位了,还有网格员常在村中照看帮忙,我在外面打工安心多了。”欧容容的电话里传来久违的轻松笑声,传递着一家人生活重燃的希望。

如今,邹小刚一家时常给村干部发些问候平安的短信,而在白华村的民生档案里,这样由网格治理“主动发现、精准施策”解决的“暖心台账”已是厚厚一摞。“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就看群众的笑脸多不多、心里暖不暖。”牟其彬指着村委会墙上挂满的锦旗,道出了基层工作的朴素真谛。

邹小刚家的转变并非孤例。白华村党支部坚持开门纳谏、扑下身子,聚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社会救助认定、就业岗位对接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寻访”,依托精细网格治理精准掌握民情、快速响应需求。一桩桩一件件暖心举措,打通了政策宣传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锻造了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真正用干部“多操心”“多跑腿”换来群众“少担忧”“少跑路”,让“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解决一桩桩急难愁盼事中得到有力彰显,书写了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