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质”造连续三年获市政府激励通报
2025-06-10 16:59:1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余杨 文光辉)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2024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通报,涪陵区在质量工作板块获得激励通报,这是涪陵区连续三年在质量工作板块获得市政府激励通报,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自2022年起,涪陵区市场监管局以质量强区建设为核心,锚定“区委重视、政府主导、局地协同、部门主责、镇街联动”的质量发展模式,以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小杠杆”,撬动“涪陵制造”向“涪陵质造”“涪陵智造”跃升,构建起“机制牵引、平台支撑、试点示范”的质量发展新范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涪陵经验。
建机制:构建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为有效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该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编制《重庆市涪陵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区政府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并召开全区质量大会,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密质量工作格局。同时,全面落实《涪陵区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导涪陵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2024年新增“涪陵荔枝”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项,榨菜国际标准成为全市首个立项国际标准,政策激励举措有效激发了品牌动能。此外,制定《质量提升考核实施细则》和《质量督察工作办法(试行)》,将质量强区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至31个成员单位,聚焦质量责任落实、质量安全事件处置等核心指标开展考核,推动质量工作从“软约束”转变为“硬指标”,有效的督察考核压实了责任链条。
打基础:筑牢质量提升“根基底盘”
该区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推出“涪陵质囊”平台,有机整合31个部门、27个镇街以及市内外技术机构资源,以“1+3+5+N”模式(1总站、3园区驿站、5行业协会驿站、N企业服务点),为企业提供质量诊断、标准制定等全链条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17个。同时,该区深化区域质量合作,主动参与“川南渝西+涪陵”区域质量联盟,共建涪雅中药材快检实验室,实现川渝中药材质量互认,芦山9批次180吨中药材进入涪陵市场;与三家检验检测机构签订四方合作协议,实现“监检联动”服务;组建重庆市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原料药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市重点实验室,推动西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工作交流培训会在涪召开;加速渝贵川藏滇计量体系治理创新。此外,搭建创新互动平台,联合启动市级榨菜质检中心、涪陵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涪陵区域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鼓励国企、民企共同参与。2024年,10家企业建立内部最高计量标准,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区内企业转化高校、科研院所发明专利18件,理工清科研究院实现MOFs材料百公斤级批量化生产,填补国内空白。
创项目:激活产业升级“源头活水”
首先,该区坚持“点”上强企,持续开展卓越绩效标杆企业培育、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知识产权赋能发展等工作。全区2024年联动设立首席质量官996名,太极涪陵制药厂QC项目获全国一等奖;新增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纳入质量强国建设企业培育库企业3家,7家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35亿元。同时,做到“线”上强链。探索创建“链式质量管理”新模式,以己二酸、榨菜、中医药产业链供应链为试点构建“1+N”质量共同体,形成链主引领、链员协同的产业链协同模式,将链上中小微企业纳入共同质量管理体系。2024年,涪陵区己二酸产业链产值超400亿元,成功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20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此外,强化“面”上强园,以质量强区(县、镇)为导向,全力助推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马鞍街道入选全国100个质量强镇培育库,助力涪陵成为重庆唯一拥有高新区、白涛工业园区两个千亿级园区的区县。
涪陵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廖国江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以此次连续三年获得市政府激励通报为新起点,持续深化质量强区建设,以质量变革推动产业跃升,以“涪陵质造”“涪陵智造”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董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