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光”年成长公式,已在重工生成⑤杨岸:从指尖代码到生命原野,用行动证明“事虽难,做则可成”-华龙网

你的“光”年成长公式,已在重工生成⑤杨岸:从指尖代码到生命原野,用行动证明“事虽难,做则可成”

2025-06-16 11:06:4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编者按:

光或许遥远,却从未让追光者停下脚步;暗夜或许漫长,但长不过心中不灭的信念。

他们以知识为灯,以理想为引,在重庆工程学院的四年里,用每一次课堂上的专注聆听、每一场竞赛的全力以赴、每一段实习的躬身实践,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

第1眼TV-华龙网讯(黄琴 实习生 郭晓)当来自重庆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杨岸收到西南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时,这个22岁女孩的指尖,仿佛还残留着敲击代码的余温。从冰冷的数字逻辑到蓬勃的生命科学,她以一场惊险而壮丽的跨专业“跳跃”,为四年大学生涯写下了最炽热的注脚。

微信图片_20250603101153
重庆工程学院学生杨岸。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熔炉淬炼

从晨光熹微到独当一面

对杨岸而言,重庆工程学院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一座锻造综合能力的熔炉。这座熔炉的第一次高温,便来自大一大二那看似严苛的晨课制度。

刺骨寒风中,她曾千百次抗拒离开温暖的被窝,硬着头皮站上晨课讲台。从最初三分钟自我介绍都磕磕绊绊,到后来能流畅进行即兴演讲,直至在辩论场上清晰有力地表达观点,阶梯式的训练悄然重塑了她。

“当我在实习汇报会上从容展示方案,或在团队讨论中条理分明地阐述想法时,”杨岸感慨,“那些迎着晨光走向教学楼的凛冽清晨,便成了最坚实的底气。”晨课赋予她的,远不止演讲技巧,更是深入骨髓的自律与面对压力的韧性,这是母校赠予她的第一份实用“社会预备课”。

8de3f68db928bee9392b84fe09f5a42c_
杨岸课上作展示。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这份在挑战中锤炼出的担当,在她担任学生会生活部负责人时迎来了真正的考验。首次独立组织捐书活动,精心筹备的方案却在临门一脚遭遇重挫——原定借用的桌椅突然无法到位。

这个突如其来的“桌椅危机”,瞬间引发连锁反应:场地需紧急协调,时间被迫推迟,志愿者需临时招募,更棘手的是,如何将沉重的桌椅从遥远的寝室区运抵第七教学楼?超市小拖车无望,她和伙伴们争分夺秒地冲向校前门菜鸟驿站寻求支援。

“那一刻深刻体会到什么叫‘无人托底,自己就是托底人’。”杨岸回忆。从场地、物资到人员、时间,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如同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逼迫她高速运转起应变与统筹能力。

这场充满忐忑与不安的“首秀”,最终成功落幕,更让她收获了远超活动本身的成长——组织协调、应急处理、解决问题能力的飞跃式提升,以及对“责任”二字沉甸甸分量的真切理解。这场在混乱中突围的经历,是熔炉给予她的一次深刻淬炼。

信念远征

孤灯伴读与恩师炬火

大学时光里,总有一些地点因承载了特殊的情感与奋斗而成为精神坐标。对杨岸而言,第六教学楼五楼那间洒满阳光的空教室,便是她考研征途上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塞”。

当图书馆的绝对静默无法容纳她需要大声背诵专业课知识点的复习方式时,她开始了“教室勘探”。一层层查看课表,最终锁定五楼几间空置时段契合的教室。这里,成了她背诵的战场。

微信图片_20250603101140
重庆工程学院优秀学子杨岸。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一个寻常的午后,因背诵任务未完,她错过了离开时间。保洁的同学进来打扫,动作麻利,结束时反而轻声向她致歉:“不好意思,打扰你学习了。”这声歉意让杨岸瞬间红了脸,“明明是我占用教室,影响了她的工作节奏。”

这件小事如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让她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校园里每个岗位的默默付出,学会了珍贵的换位思考。这间教室,不仅记录着她知识输入的汗水,也无声地教授着课堂之外的人生哲理。

支撑她穿越漫长而孤独备考期的,除了自身的坚韧,还有恩师尤洋递来的信念火炬。大三考研抉择的关键时刻,面对辅导员的询问,她只怯生生地报出一所就业前景很好却不是心中最优选的学校名字,心底却藏着对西南大学的向往。

尤洋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份犹疑,温和却坚定地叩问:“有没有考虑过冲刺一下西南大学呢?”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她深埋心底的火种。“你可以的,要相信自己。”尤老师简短的鼓励,成为她最终报考西南大学的重要推力。

当复试名单公布,杨岸忐忑地告知老师这个好消息,尤老师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连声道“恭喜”,并殷切叮嘱复试准备。那句“加油,等你的好消息”和更为笃定的“你一定能行!”,被她反复默念在西南大学复试等待室冰冷的长椅上,化作驱散紧张、凝聚勇气的暖流。老师的持续关心,如同暗夜中的星光,照亮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跨专业远征。

“路虽远,行则可达;事虽难,做则可成。”杨岸用这句话丈量着自己的未来。如今,拿着西南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杨岸即将踏上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的新领域。她坦言更看重持续成长的过程而非某个具体目标,希望保持备考时的专注与韧性,在专业深耕的同时,像整理考研错题本一样定期复盘人生。

从代码世界到生命科学的跨越,并非对过往的背离,而是淬炼过的勇气与担当,驱动她向更辽阔的生命原野进发。杨岸的故事证明:当“行则将至”的信念在心底扎根,再远的彼岸,终将被执着而坚韧的脚步叩响。

责任编辑:徐力超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