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 | 禁止违规吃喝不是禁止吃喝-华龙网

两江评 | 禁止违规吃喝不是禁止吃喝

2025-06-19 14:00:0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当前,“禁止违规吃喝”的严令如劲风涤荡,各地纵深推进专项整治,剑指权力寻租、公款滥用等沉疴,彰显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然而,在执行链条的末端,一些令人忧虑的偏差悄然滋生:个别地方将精准治理的“禁令”曲解为全面“禁酒令”,甚至滑向“禁止吃喝”的极端。这种“层层加码”的行为,非但不是对中央精神的忠诚贯彻,反而成为形式主义的变种,不仅影响了正常消费,更令本该升腾的民生烟火为之黯淡。“禁令”在执行层的扭曲变形,也是坊间某些误读杂音得以滋生的现实土壤之一。

“禁令”绝非“禁酒令”,更非“禁吃令”。“禁止违规吃喝”的靶心非常清晰:它精准锁定的是那些假借“公务”之名挥霍公帑的豪奢宴饮,是精心包装、意在利益输送的隐秘“围猎”,是干部借“人情”掩护越界的“软性”腐败。正常的亲友小聚、工作简餐、合理合规的公务接待,从来都在纪律允许范围内。所谓对“禁令”的误读,或源于信息不对称下的模糊认知。但有甚者,是某些执行者机械僵化,将“精准拆弹”异化为“扫荡式拆除”,将“禁止违规”等同于“禁止一切”,这不仅是理解偏差,更是典型的懒政思维——企图以“一刀切”的粗暴操作省去精准识别的功夫,以表面的“严格”掩盖治理能力的不足。此种执行变形,让市场主体无端承压,给群众正常社交平添困扰,背离政策初衷。

将“禁令”不偏不倚执行到位,首先要深刻认识其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打饭桌歪风,撤掉“温床” 。从“天价茅台”的惊心案例,到会所包厢内的觥筹交错,不少警示案例昭然:公务接待饭桌可能成为权力异化的载体。超标宴请、推杯换盏的“盛情”,极易演化为利益交换的暗道,“四风”问题的庇护所。“禁令”如利剑,直指病灶。

二阻腐败变异,精准“驱虫”。当明面奢靡收敛,“四风”问题便遁入地下,披上“土特产”“家常菜”等的伪装,化整为零。“禁令”此时亮剑,正是对隐形变异新动向的精准识别与迎头痛击,宣示对作风问题“零容忍”的决心——任其千变万化,露头必打。

三焊铁规严律,清风正气。反腐败斗争,本质是民心之战。群众最深恶痛绝的,正是蛀虫们蚕食公帑、践踏公平的行径。禁令以最贴近民众感知的方式,重申“腐败零容忍”的铁律——任何以“吃喝”之名行腐败之实者,必遭严惩。这是对民心所向的坚定回应。

纵深推进专项整治,重在形成科学精准的长效执行机制。谨防良策在落实中变味,需要细化执行标准,建立问题反馈与动态调整机制,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避免形式主义应付,也避免层层加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一直对确保政策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有严格要求。既查“该禁的歪风是否禁住”,也看“该保的烟火气是否保住”,不能上面要求“打板子”,下面执行成“砍膀子”。唯有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方能让“禁令”既有铁拳之力又不失人间温度,在守护政治生态的同时呵护好市井烟火。

当纪律边界分明,当执行精准有力,政企的清风、市场的活力、民生的烟火,方能和谐共生,共同滋养公平正义的根基。

作者:杨洋 杨光志

监制:白永茂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