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这样上!重庆一中教共体与上海名师团队碰撞育人智慧
2025-06-19 16:23:27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6月18日上午,上海市“双名工程”思政团队与重庆一中教共体“大思政课”交流研讨会在重庆一中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两地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思政课教学展开深度研讨,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高峰计划主持人许晓芳,松江二中副校长、高峰计划主持人高瑛,崇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攻关计划主持人徐志华,徐汇区建襄小学教导主任、攻关计划主持人张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文雯,重庆一中纪委书记、分管德体艺校领导周鹊虹,重庆一中七十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周雄,重庆一中天星桥中学副校长涂华勋,以及来自上海嘉定、松江、崇明、徐汇、浦东等区的思政教育骨干与重庆一中教共体成员校代表共同参会,以思想碰撞启迪育人智慧。

上海市“双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项目,目前已培养出一大批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此次沪渝两地思政教育交流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交流研讨中,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高峰计划主持人许晓芳就上海市“双名工程”思政建设项目作了专题介绍。许晓芳指出,当前正在推进的第五期“双名工程”重点聚焦教师团队建设,通过汇聚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破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谈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时,许晓芳特别指出:“红色文化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宝贵资源宝库。此次走进重庆一中,深刻感受到学校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的丰硕成果,令人倍感震撼。”她表示,期待沪渝两地能够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携手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思政教育共同体,让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心灵,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重庆一中纪委书记、分管德体艺校领导周鹊虹代表学校对来访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以“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重庆一中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烈士浮雕、红色校史展览馆等文化景观,与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构建起沉浸式育人场域,让革命精神在实景体验中深入人心。在课程教学创新方面,学校通过红岩讲解员、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故事创演等特色活动,通过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将革命历史生动呈现于课堂与生活场景,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学校创新构建“一核二翼三维”大思政工作体系,实现党建与德育的深度融合。通过管理统整、目标贯通、资源共享等“六维一体”推进策略,牵头组建“红岩大课堂”共同体联盟,推动区域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周鹊虹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红岩思政”品牌建设,通过课例研修、资源共建等方式,推动区域思政教育协同发展,让红色文化浸润学生成长全过程。
松江二中副校长、高峰计划主持人高瑛围绕“区域大思政建设”这一主题,介绍了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资源整合、校际协同联动等举措推进大思政课改革的经验。她特别提到,松江二中与重庆一中虽分处沪渝两地,但两校在办学传统、校训精神和红色文化育人方面有着高度契合。她以两校均注重历史建筑保护、校园景观育人功能开发为例,强调“大思政课”需要根植于学校文脉,在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这一观点引发了现场教育同仁的强烈共鸣,为跨区域思政教育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崇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攻关计划主持人徐志华指出,当前教育强国建设强调思政引领力,凸显了思政课的战略地位。“强教必先强师”,她呼吁通过跨区域研学、行走的“大思政课”等形式,拓宽教师视野,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徐志华强调科技与教育融合,提出要聚焦“真问题”、培育“真素养”。她提出“五真”行动框架——基于真问题、锻造真素养、达成真认同、促进真成长、服务真发展,倡导构建教师、学生、教育生态协同共进的育人格局,为教育现代化注入思政动能。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王志安以徐汇区思政课改革为例,强调“大思政课”需从“理论开花”转向“实践下沉”。他指出徐汇区一方面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厘清教学底层逻辑;另一方面创新教研形式,开展“行走的思政教研”,组织教师走进企业、社区调研,深化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教师只有先读懂中国,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王志安特别分享了与徐汇区政协、美团集团等合作案例,认为“社会支撑”是破解思政教育“悬浮化”的关键。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文雯结合沪渝两地教育实践对比指出,上海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正着力推动实践转化,而重庆的实践探索扎实,两地应优势互补,形成大思政课的合力。她呼吁加强跨区域、跨学段协作,尤其要依托高校资源提升教研员理论素养,让思政教育“既接地气,又看得远”。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两地思政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育人探索。重庆一中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红色教育,让革命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焕发时代光彩,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一中智慧”。
责任编辑:徐力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