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三方合力 江津区圣泉街道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华龙网

凝聚三方合力 江津区圣泉街道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

2025-06-20 20:06: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夏国燕)清晨的云想公园,一场别开生面的“名师户外课堂”正在进行——重庆西南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圣泉街道的党员干部则在一旁协助维持秩序。这是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个场景。近年来,该街道以“魅力新城•品质圣泉”建设为核心,通过固本强基、创新实践、融合共育三大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新生态,让教育资源从“分散闲置”变为“聚指成拳”。

丰富的课余生活。圣泉街道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丰富的课余生活。圣泉街道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固本强基:筑牢育人保障的“四梁八柱”

“校园周边的文具店有没有卖‘三无’玩具”?“放学路上的交通隐患是否排查到位?”圣泉街道牵头组织的市场监管、公安、应急等部门联合检查组每个月不定时出现在辖区学校周边。今年以来,这样的专项排查已开展8次,累计整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隐患23处,构建起“全域联动”的护校安园机制。

在资金保障方面,街道每年自筹9万元设立教育“提质激励”资金,用于“十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及优秀师生表扬;同时投入60余万元升级辖区学校运动场地、图书角等设施。“现在教室装了护眼灯,操场铺了新塑胶,孩子学习环境好多了!”浒溪社区家长李女士感慨道。

更温暖的是“党建+助学”的精准关爱。街道组织党员干部与20名幼儿、74名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入户辅导作业、疏导心理。去年冬天,党员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小宇送去羽绒服和学习用品的场景,至今让社区居民记忆犹新。

组织参观米花糖制作技艺。圣泉街道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组织参观米花糖制作技艺。圣泉街道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创新实践:激活资源融合的“一池春水”

“爱国,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基因......”在江津中学大礼堂里,来自西南大学的学子正在进行爱国教育宣讲,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这样的“青春聚力”社会实践活动,去年累计开展超100场次,吸引5所高校80余名学子深入基层,惠及青少年1000余人。

最具特色的是“1+13+N”三级实践网络——以云想公园为主阵地,13个村(社区)标准化青少年活动室为支点,N个小区实践微基地为延伸。今年春天,在浒溪社区“家门口”的微基地里,孩子们亲手种植的豌豆苗爬上了支架,“通过种菜,孩子学会了耐心和责任。”家长王芳欣慰地说道。该网络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覆盖青少年5000余名。

校地合作同样亮点纷呈。街道推动重庆工程职院等院校与13个村社“1校对1社”结对,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深入基层治理,居民则走进校园参与技能培训。这种双向互动已开展60余场,成为校社资源融通的典范。

精彩的儿童节活动。圣泉街道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精彩的儿童节活动。圣泉街道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融合共育:培育文明新风的“精神沃土”

“咚锵咚锵……”享堂小学的操场上传来阵阵锣鼓声,鼓声激荡,旋律悠扬,这是街道联合文化馆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打造学校“三公里文化圈”,书法、剪纸、川剧等传统文化课程走进课堂,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厚植文化自信。

在小区里,“家门口”的教育阵地同样热闹。今年以来,街道在各小区开设合唱、舞蹈、手工等课程70余节,6个班次场场爆满。“我家孩子在小区学跳舞,还登上了学校文艺汇演舞台!”家长陈先生拿出手机里的演出视频,满脸自豪。

“文明家庭”“文明小卫士”的评选则让榜样力量深入人心。通过积分制管理,街道累计评选文明家庭30余户、文明小卫士500余名。荣获全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圣泉街道及“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浒溪社区,正成为协同育人的闪亮名片。

从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到高校资源的下沉赋能,从社区阵地的贴心服务到家庭的积极参与,圣泉街道用实践证明:家校社协同育人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资源的“乘法”。正如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贞模所说:“当学校的教育有深度、家庭的陪伴有温度、社会的支持有广度,孩子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舒展成长。”未来,圣泉街道将继续深耕协同育人沃土,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智慧。

责任编辑:董霞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