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地乡村振兴!全国专家齐聚重庆共商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2025-06-23 13:55:24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郭晓彤)6月21日,“教育部高校城乡规划帮扶联盟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学术委员会年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规划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参与,共同为山地城乡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政产学研齐聚山城,共议乡村振兴核心命题
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分会、教育部高校城乡规划帮扶联盟、重庆市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工商大学承办。
开幕式上,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陈翰新在致辞中特别指出,重庆作为典型山地城市,需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实现乡村从依赖外部投入向激发内生动力的转变。本次会议聚焦的公众参与机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传统民居保护等议题,将为重庆山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智力支持。希望重庆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学术委员会将持续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方案,助力山地乡村“造血”机制构建。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双全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不断深化完善学科专业整体布局,以“大商科+新工科”的商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构建商工融合、多科协同的学科生态体系。作为重庆市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院校,学校已形成“地理学+管理学+城乡规划学”的多学科融合办学特色,近些年为地方输送专业人才超350余人。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是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盛宴。他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与山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议题,学校也将继续以“山城特色”为锚点,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为城乡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重庆大学校长助理李英民在致辞中强调,“从‘输血’到‘造血’的主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本质,高校需通过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将外部支持转化为乡村内生动力”。重庆大学将继续发挥综合学科优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与教育部高校城乡规划帮扶联盟各成员以及重庆市各规划设计等机构的合作,持续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将致力于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投身乡村建设的优秀人才,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为重庆乃至全国山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重庆市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和平表示,本次研讨会紧扣时代脉搏,与山地委研究方向一致。回顾过往,山地委成果丰硕,编制生态修复导则,创新治理技术,使2000余亩石漠化土地复绿;以“非遗+旅游”活化传统村落,带动多地就业增收超30%。李和平强调,未来山地委将深化产学研协同,推动成果转化;聚焦前沿议题,构建多方联动治理模式;扩大合作,推广重庆经验。他呼吁在场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以思想碰撞激发创新火花,共同为山区乡村高质量发展绘制新蓝图。

多元议题碰撞思想火花,学术盛宴亮点纷呈
会议议程涵盖专家主旨论坛、研究生论坛两大板块,设置“城乡规划信息技术”“山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与场景营造”三个分论坛,形成“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人才培养”的完整研讨链条。
在主旨报告环节,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分会主任委员张尚武以“高校规划帮扶的同济实践”为主题作报告,东南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李向峰聚焦“乡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的思考与实践”展开分享,湖南大学教授、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徐峰以“基于三生系统协调的乡村诊断与发展模式”为主题作报告,天津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副院长曾鹏围绕“乡村意象引导下的文旅融合发展”进行阐述,重庆大学设计总院副院长、城乡规划系主任王正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用性村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为主题作报告,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重庆市环境规划专委会主任委员周启刚就“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及碳储量时空特征”进行分享,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董莉莉以“AI赋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为主题作报告,重庆市设计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田玲围绕“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从输血到造血”展开阐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肖礼军以“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传统村落民居自主改造与家园共建实践”为主题作报告,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研究所所长冯维波就“重庆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特征”进行分享,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郭辉以“‘一点点’行动计划”为主题作报告,重庆大学副教授谷光灿围绕“基于产业培育的巴渝传统场镇的空间资源利用”展开阐述,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城乡规划系主任曹珂以“顺山生成,因势建构——山区城镇地域适应性营建方法”为主题做报告。

研究生论坛成为本次会议的另一亮点,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30余名研究生围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山地城市生态韧性”等前沿话题展开汇报。重庆工商大学李开厚同学基于“空间基因概念格”的重庆黔江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及陈伽倻同学关于“山地城市生态韧性空间特征”的分析,展现了青年学者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创新思考。
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孜在闭幕式上致辞。她代表承办方感谢与会嘉宾,祝贺会议圆满成功。她指出,本次会议通过专家主旨报告和研究生论坛,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与山区高质量发展,亮点包括同济大学规划帮扶创新、AI赋能村落保护、三峡库区碳储量研究及“顺山生成”营建智慧等。西藏山南、巴渝场镇案例体现的“自主改造”理念,正是“造血式”振兴的生动实践。研究生论坛展现了学术传承和创新的思想。她特别感谢联盟、学会、委员会及兄弟院校的支持及会务组的付出。李孜强调,乡村振兴需久久为功,本次会议是总结更是新起点。她呼吁大家携手以学术之力推动实践创新,将“输血”转化为“造血”,深扎智慧之根,共谱新时代乡村振兴华章。

随着闭幕式上优秀报告颁奖仪式的举行,本次学术盛会圆满落下帷幕,但关于山地乡村振兴的探索仍在继续——会议不仅为山地乡村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更彰显了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担当。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这场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必将为重庆乃至全国山地城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会议开幕式和闭幕式环节由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李云燕副院长主持。

责任编辑:徐力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