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和校园出发:特色之路铸就非凡少年 | 周俊菱:校园气象站的追风少女,百叶箱旁书写气象梦想-华龙网

从人和校园出发:特色之路铸就非凡少年 | 周俊菱:校园气象站的追风少女,百叶箱旁书写气象梦想

2025-06-23 14:19:5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核心导读:

作为两江新区唯一一所百年老校,人和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从传统川剧的韵味传承,到蜀绣的指尖艺术,从国际象棋的智慧交锋到网球赛场的活力绽放,再到气象站里对科学奥秘的执着探索……学校开发了多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精品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特色教育中激发自身潜能,为他们铺就了一条多元发展的成长之路。

今天,让我们一同了解气象特色代表学生周俊菱的成长故事,看她如何在气象观测中探索科学奥秘。

df69c005d7346f97ec077d4319cfe2b
周俊菱。周涛 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辛清清 实习生 周巧怡)清晨,人和小学气象站的百叶箱上还凝着露珠,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已经踮脚开始清洁百叶箱。四年级的周俊菱在观测簿上写下:“今日东南风3级,与气象台天气预报吻合”。从父亲手把手教的家庭气象游戏,到成为校园气象站“首席预报员”,这个追风少女用笔记本里的数据,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气象星空。

从李峤的《风》到百叶箱的童年启蒙

“我对气象知识产生兴趣是因为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妈妈告诉我,风就是一种天气现象。我想,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接触到气象知识。”周俊菱在父母的启蒙下,从小就浸润在独特的气象美学中——母亲用诗句解读风的韵律,父亲用温度计教她触摸季节的脉搏。“我最喜欢观察风,”她说:“春天的风带着花香,夏天的风热乎乎的,秋天的风让人神清气爽,冬天的风刮在脸上会疼。每个季节的风都不一样,就像大自然在跟我们说话。”

de72e87850929246ae9e34bc0cede54
周俊菱阅读书籍。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凭借对气象知识的喜爱,周俊菱在人和小学气象站的观测风向和温度的实践活动格外顺利。在谈到观测中的有趣发现时,她特别提到,“每次对比百叶箱里的温度计读数和电子显示屏上的数据时,总会发现有些微小的差异。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总是比我家阳台上挂的温度计要低一两度,这可能是因为百叶箱安装在空旷的草坪上,四周没有建筑物遮挡,更能反映真实的自然环境温度。”

从“校园课堂”到“气象天地”的实践赋能

早在2014年,人和小学便在两江新区率先建设了一座配备自动和人工两套传感器观测设备的6*6米地面气象观测站,该站点作为两江新区重要的城市气象观测站点,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还可以进行气象预警和预测,每天实时向重庆市气象信息中心传输数据。

对于周俊菱来说,人和小学的气象站,就是自己的“第二课堂”。她与其他同学化身“气象观测员”,记录数据和天气变化,通过校园广播发布“专属天气预报”。老师们也把天气现象变成了生动的课程:语文课里书写观察日记,数学课上测算雨量大小,美术课描绘云朵百态。每个节气到来时,气象站的显示屏都会更新“天气密码”,同学们们争当“节气讲解员”。这些生动的实践让周俊菱深刻体会到,气象知识不是枯燥的课本文字,而是跳动在身边的自然韵律。

93ce8166aeb0d0bee1c54c5063ec367
人和小学气象站。周涛 摄

值得一提的是,人和小学的气象课程从不局限于校内气象站。周俊菱表示,学校常常邀请气象专家进校作讲座,同学们还可以走出校门,走进重庆市气象科普馆参观学习,甚至参加二十四节气讲解录制。

在气象观测中培养的细致观察力和科学思维,同样让她在课堂学习中获益良多:解答数学应用题对关键数据更加敏感,写作文时多了许多生动的素材。“在气象站开展观测的经历让我学会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观察现象,再分析数据,最后找出规律。现在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我都会用这套方法来拆解问题,解决问题。”周俊菱笑着说。

人和小学“每片云彩都是教学资源”的教育理念,在周俊菱这样的学生们身上得到完美诠释。通过“校家社”三联动的特色体系,培育出全新的教育生态——知识在观测中具象,思维在记录中成长,热爱在分享中传递。当周俊菱这样的“小小气象员”们用稚嫩的手笔写下观测记录时,他们书写的不仅是当天的天气数据,更是在描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蓝图。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