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放大学助推产业工人“双提升”系列报道①用开放的服务理念赋能多元办学
2025-06-23 16:41:53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近年来,重庆开放大学围绕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变革,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社会治理、老龄化社会等关键环节,以“政工行企校”联动赋能,推动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培养了一大批“沉得下、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前不久,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开放大学体系有25名学员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其中5人系重庆开放大学学员。
近年来,重庆开放大学越来越多的学员在产业工人“双提升”工程中,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新星”。
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

赖坤力是重庆开放大学渝中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科2024届的优秀毕业生。曾因家境所困,赖坤力未能踏入大学校门,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厨师。在厨师职业生涯里,他敏锐意识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天花板:精湛的烹饪技艺虽赢得赞誉,却在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领域的知识短板制约了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80后,赖坤力始终怀着提升自我的信念。2021年,渝中区总工会推出的职工学历提升扶持政策,为赖坤力打开机遇之门——他报读了重庆开放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用两年多时间系统化进修完企业管理方面课程,获得专科文凭。随后,赖坤力不仅用所学知识开办了自己的餐厅,还在一餐饮品牌任直营督导,在学历和能力“双提升”后,他又实现了收入与个人发展的“双提升”。
在重庆开放大学,类似赖坤力这样的成功案例很多。一大批产业工人通过开放大学“求学圆梦”行动,不仅实现了技能和学历的“双提升”,更打破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开门办学”铸造“试金石”

开放首先是“开门”。重庆开放大学坚持“开门办学”理念,加强行业企业的特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体系定制服务,推动参与实践课程开发、制定技能培训标准、组织实践教学。
与此同时,各级办学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品牌专业,强化校企联合培养,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个性化、订单式、政校企协同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精准性,凸显应用型办学特色,打造“适需对路”的教育供给。
服务围绕职工转,办学随着需求走。
机械、土木、化工、轨道、康养类专业(群)……近年来,重庆开放大学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成与人才链、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开设了本专科专业近55个,其中不乏大数据技术、智能建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热门急需专业。
与此同时,在“技能+学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下,重庆开放大学推动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重大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论文写在岗位上”产学研融合,实现“专职教师+工匠导师”双师共育,将“产改”项目的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基层办学单位的“试金石”。
基层单位办“好班”

重庆开放大学云阳工作站携手云阳县退伍军人事务局推出 “退伍军人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重点开设法学、物业管理等实用专业,结合退伍军人纪律性强、执行力高的优势,融入创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助力他们实现从“合格军人”到“优秀建设者”的华丽蜕变。
市校示范引领,基层全面铺开。
在重庆开放大学体系,各基层办学单位主动与当地、行业分工会沟通联系合作,面向本区域、本行业的产业工人受教育程度开展需求调研。
同时,面向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场景,各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开设“园区班”“企业班”等,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做好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专业教学实施、理论学习指导和专业学分认定等教学服务工作,并为产业工人学员专门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推动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工作提质扩面。
近3年,重庆开放大学开设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55个,在籍生12万余人,累计开展教育培训175万人次,社区教育办学与服务1000万人次。目前,学校已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80余万人,成为重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责任编辑:徐力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