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见文化三千年|荣昌尔雅书院:清廉家风历久弥新
2025-06-24 11:00:2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核心提示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城市气质。第1眼TV-华龙网策划推出《渝见文化三千年》主题宣传,系统梳理巴渝文化的“家底”,触摸博大精深的城市文脉,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
荣昌,古称“昌州”。
战国时期,荣昌便是巴国属地。唐乾元元年(758年)始建昌元县,并成为昌州府州治所在地。明洪武六年(1373年)12月,取“繁荣昌盛”之意,得名荣昌。
明代的“天下第一清官”
渝西风光,千年荣昌。
作为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城,荣昌拥有夏布、陶器、折扇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万灵古镇不可或缺。源远流长的濑溪河,孕育了明代“天下第一清官”喻茂坚。
万灵古镇原名路孔古镇,明清时期因盐运兴盛而繁荣。明清老街的青石板路向前延伸,承载着古镇的沧桑岁月。
万灵古镇的文化需要慢慢品,尔雅书院就是如此。

1549年,濑溪河畔的小镇,走来一位布衣葛巾的老人。因为喜欢这里的石上流泉,墟里炊烟,老人决定在此处建一所书院, “以诗书课后生”,教导族人和乡邻的孩子。
这位老人就是明朝中期的刑部尚书,被隆庆皇帝赞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喻茂坚。
喻茂坚,明重庆府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人,历任安徽铜陵知县、浙江临海知县、福建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按、大理寺卿、刑部左侍郎等职,官至刑部尚书。
喻茂坚为官清廉,办案公正。他一生中审结过的许多大案、要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奉旨查办楚愍王朱显榕之庶长子朱英燿弑父一案。
朱英燿罪当获死,而嘉靖皇帝念及亲情企望从轻发落,喻茂坚冒死上疏力争。最终,嘉靖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世人称喻茂坚“汉庭老吏、当代法家”,真正体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治精神。
优良家风教子孙两行正路
在嘉靖朝政荒废、奸臣当道的后期,喻茂坚渐失信任,心灰意冷。1549年,厌倦了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喻茂坚告病隐退。这位当官三十八载、位列七卿的刑部尚书,还乡时竟“囊无百金”。
重庆市荣昌区国学研究会会长吴洪说,喻茂坚回乡后,一直想“以诗书课后生”,但这个愿望直到十年以后才实现,因为他实在太过清贫,根本拿不出建一座书院的银两。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喻茂坚以喻氏族人出资修建宗祠剩余些微银钱,购入书院用地,因缺乏资金,只能修建了一座竹篱茅舍的简陋书院,命名为“尔雅书院”。“尔雅”是中国第一部字辞书,“尔”为“近”之意,“雅”为“正”之意,“尔雅”即接近雅正之言,该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用书,在文字训诂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年,喻茂坚85岁,亲手为书院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下联为“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此后,喻茂坚闭户“以诗书课后生”。经过数年不辞辛劳的教授,在喻茂坚九十一岁高龄的时候,子孙后辈中已经有十八人相继考取举人以上的功名。嘉靖帝下旨特恩嘉奖喻茂坚,三次派出钦差大臣到荣昌慰问喻茂坚,并由朝廷出资,为他重修尚书府和尔雅书院以及其他相应建筑。如今尔雅书院门楼部分的建筑,便是从明朝嘉靖时期留存下来的。
喻茂坚创建尔雅书院以来,后辈子孙繁盛,秉承“克忠克孝、惟读惟耕”的家风精神,贤者辈出。比如,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喻权域,钱学森的第一助手、火箭专家喻显果等,忠于国家、无私奉献。
尔雅书院传承着优良家风
琅琅的书声伴着淙淙的河水,流过400多年的漫长时光。

由喻茂坚建立的书院,至今伫立在荣昌万灵古镇,时有学习国学的孩子来到这里,读书习字,寻找遗落在历史深处的优良家风传统。
目前,尔雅书院是荣昌区国学研究会的下属书院、荣昌社科普及基地,长期为来到书院参观学习的游客和师生们讲解喻茂坚家风文化故事、荣昌党史人物故事、荣昌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和交流活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文明,铸造中国品格,促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在川渝地区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文/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徐云卿





-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专题报道⑨丨法治护航+细胞焕新+全民共治 山城“呼吸”焕新颜
2025-06-23 12:27:07
- 咖啡拉花邂逅陈皮普洱 神龙汽车用音乐演绎法式生活美学
2025-06-23 20:02:46
- 全新MINI John Cooper Works再战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并获奖
2025-06-23 20:02:21
- “门球时间”仅用时21分钟!两江新区胸痛中心“极速救心链”为患者抢回生机
2025-06-23 21:37:25
- 还有高手 ID.3 GTX套件款打头阵 新凌渡L GTS在路上
2025-06-23 2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