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星光 仁心征途】张安富:42年诊疗笔记里,藏着120篇论文和11本中医著作书的秘密-华龙网

【医路星光 仁心征途】张安富:42年诊疗笔记里,藏着120篇论文和11本中医著作书的秘密

2025-06-24 09:59:48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5年秋季招生优秀校友系列报道

第1眼TV-华龙网讯(韦燕 实习生 成婷)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的诊室里,一位鬓角微白的老者正凝神静气给患者看诊,三指轻搭在患者腕间。他的指尖微微起伏,仿佛在倾听脉搏的细语,这位老者,正是从医42载的全国基层名中医张安富。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980届中医专业张安富。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子承父业,中医传承的温暖接力

1963年,张安富出生于重庆合川的中医世家。父亲张兴志是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药箱里总装着自制的草药包。童年的张安富最爱跟着父亲去田间采药,辨识白芷、川芎的模样。看父亲用银针救回被丢弃的抽搐患儿,村民拎着土鸡蛋登门致谢的场景,让他第一次懂得“医者仁心”的份量。童年的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中草药,那一个个被父亲治愈后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中医的种子。

1980年高考填志愿时,品学兼优的张安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重庆第二卫校(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中医继承父亲的衣钵,踏上这条充满荆棘却又无比光荣的中医之路。“中医需要振兴,不能后继无人。”父亲的话成为他坚守初心的灯塔。

卫校求学时的“学霸”传奇

“厚德载物,传承创新”的校训成为张安富求学路上的灯塔。在《中医儿科学》课堂上,全国名中医周天寒老师讲授的不仅是辨证论治的技巧,更是“严谨治学、知行合一”的职业操守。周天寒对中医经典的深刻阐释,以及在学术写作中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张安富第一次领略到中医理论体系的博大精深。

1982年7月,张安富选择合川区太和中心卫生院实习,师从重庆市名中医夏斌。夏斌老师每天看诊80余位患者的诊疗现场,成为他最好的实践课堂。每一次诊疗,张安富总是认真听、仔细看、反复问,不断揣摩、学习师傅诊疗的原理、开出的处方,中药的疗效。10个月的实习,让他迅速褪去青涩,积累了扎实的临床经验。

1983年7月,他所在班《中医基础理论》考试中取得四川省统考第一名成绩;所在班《中医内科学》考试中取得四川省统考第二名成绩。张安富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两科各99.2分的高分名列四川省第一名成绩,为母校赢得荣誉。

1983年8月中专毕业后,张安富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重庆江津造纸厂职工医院担任厂医。他深知中医学无止境,唯有持续深耕方能精进。工作当年,他便毅然报考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开启了“白天坐诊、夜晚苦读”的奋斗模式。一边工作,一边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将临床中遇到的病例与理论知识反复对照。

从医42年,11部专著+120篇论文

1987年10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同年顺利认定为中医师。这段边工作边求学的经历,不仅让他系统夯实了中医理论体系,更培养了他“临床验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学术思维。

1991年他破格晋升主治中医师,1996年又晋升副主任中医师。在江津造纸厂医院工作期间,他的大专毕业论文《证名规范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中医证名基本构成只包括病性、病位,不包括病机的新理论,规范了中医证名命名,受到中医同行认可,获得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展现了他在学术创新上的敏锐眼光。

1992年,张安富第一本专著《中医百家新论》出版,在国内首次提出“燥邪属阳”论,填补了全国中医高等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燥邪属性的空白。1998年,作为人才引进,张安富调入江津区中医院。在这里,他得到周天寒、周晓岗、陈明金、方又平等母校老师的继续指导,在学术上实现质的飞跃。

从医42年间,张安富在《世界中医药》《新中医》等20余家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周天寒医论集》《中医脾胃临证指南》等11部专著。此外,他还担任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医一体化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委、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等职位。荣获了两届重庆市劳模、重庆市中医科技进步奖四项、重庆市名中医、全国基层名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2018年,他晋升为专技二级正高教授,成为重庆市区县医院首位获此职称的医师。

张安富给患者看诊。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回首四十二载悬壶路,张安富表示:“个人的点滴成就,无不浸润着母校‘厚德载物,传承创新’的校训滋养,我的成功离不开恩师们严谨治学的职业教养和精神品质的熏陶与传承。”这句话,恰是他行医生涯最精准的注脚,年过花甲的张安富仍坚持门诊看诊,坚守在医疗一线,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中医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