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 跨越30年、670余公里的约定 还在继续……
2025-06-25 06:00:0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6月23日下午,一行人跨越670余公里,见证98名两校悉心培养的医学人才的成长与荣光。
这是学子们在学校里聆听的最后一课。

作为重医护理班的学生,钟巧和张慧仪坐在第一排,眼里是相同的喜悦和激动。两个多月后,她们将前往重庆医科大学报到,继续本科学业。
“我从大一开始,就决定要专升本,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说起梦想,钟巧眼里有光。“我的班主任蒋艳萍是重医毕业的,技术过硬又对我们毫无保留。我去过重医大,看过校内的‘西迁精神’主题展览,才知道我有多幸运,身上又担负起多大的责任。”
钟巧望着台上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邱景富的身影,恍惚间仿佛与三年前开学典礼上的身影重合。但手握重庆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心境却已不同。
“现在离梦想更近了,压力也更大了。”钟巧想起在实习期间,曾收到过一面锦旗。锦旗上不仅有医生护士的名字,患者特意加上了实习护士。“那一刻,我觉得找到了学护理的意义,学成后,我愿意到更艰苦的地方去,就像当初老师从重庆来凉山帮助我们一样。”

张慧仪在一旁听着,却也忍不住点头。她的手里,还紧攥着国家励志奖学金荣誉证书。
与外向开朗的钟巧相比,张慧仪显得更沉稳,但说起学医,她不禁打开了话匣子。
从上第一节实验课开始,张慧仪就坚定“学医不后悔”的想法。随后,便是无数个挑灯夜读,最终不负众望地拿到重庆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后,我想努力拉近与本科同学们的差距,一路读上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希望未来能因为有我的加入,让更多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69年前,400余名上海第一医学院专家西迁重庆、创建重医;30年前,一大批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骨干教师奔赴凉山、创建重医班。时至今日,已有301名优秀教师培养出2300名医学生,为凉山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这,是“西迁精神”的延续,是扎根西部、建功西部的真实写照。

凉山卫生学校超过七成的毕业生,都留在凉山州就业,成为当地防病治病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他们散作满天星,照亮凉山医疗的每一个角落。
漫漫白衣路,少年追光时。
希望的种子种下,曾经医疗资源贫瘠的土地早已绿树成荫,而故事,还在继续。
第1眼TV-华龙网 唐雨/文 李文科、陈洋/图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责任编辑:邵煜晟





- 美丽重庆短视频大赛作品展播㉑谱写美丽中国两江新区生动实践
原创|2025-06-24 16:44:35
- 发言人来了丨垫江: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5-06-24 17:30:49
- 戴上睡一觉就能矫正近视?这个方法真心建议试试
2025-06-24 06:15:54
- 532分!重庆市2025年中考“联招”统一录取送档线公布
原创|2025-06-24 14: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