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唱响重庆人骨子里的“忠勇” 川剧大幕戏《巴蔓子将军》热血开演
2025-06-25 22:40:48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徐云卿)“刎首留城”的巴将军为何让重庆人铭记千年?看了这部戏后,你一定会有答案。
青袍换铁甲,忠魂铸山河。6月25日晚,川剧大幕戏《巴蔓子将军》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大剧院开启首轮试演。战国巴国将军蔓子的壮烈史诗,以极具感染力的川剧艺术形式再现在世人面前。

据悉,川剧大幕戏《巴蔓子将军》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出品,重庆市川剧院创排,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担任出品人,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及重庆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资金资助项目。

精雕细琢 川剧高腔演绎忠勇传奇
巴蔓子将军“刎颈保城”的忠勇壮举,早已深深烙印在重庆人的心中,成为了重庆城市精神之“忠勇”的生动注脚。
当晚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舞台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和跌宕的唱腔,匠心独运的灯光、舞美、服装和音乐,将观众瞬间带入了千年前的战国。

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唐纬饰演巴蔓子,从春晚小品《借伞》凭借金句“哪里走”迅速俘获年轻观众的“青哥”,化身战国猛将。只见他身着威武的战甲,刀马功夫了得,一招一式尽显大将风范,眉间英气暗藏,将巴蔓子将军的忠勇无畏诠释得淋漓尽致。当他在剧中高呼“头颅跟随大哥去,身心永留巴故乡”时,全场观众为之动容,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扮演将军夫人萦芑的青年演员周露,一嗓清音穿云裂石,柔婉中自带巾帼烈性,与巴蔓子将军共同演绎血色浪漫,为剧情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这部剧的成功呈现,离不开演员们无数日夜的努力与付出。演员们闭关数月,全身心投入排练。他们练体能到力竭,只为在舞台上展现出武将的矫健身姿;磨唱腔到嗓哑,力求每一个音符都能打动观众;抠身段到极致,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走位,都要反复雕琢千百遍。直到首轮试演前几天,演员们仍每天排练到凌晨两点,只为了能在舞台上完美呈现角色。
“铁梅院长带领我们‘死磕’,不放过任何细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要重复千次百次,巴蔓子将军的魂,也许就在这一遍遍的‘抠戏’中苏醒。”唐纬表示。

台前幕后匠心碰撞 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幕后团队同样在无声处“较劲”。灯光要精准有层次,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场景;舞美要震撼有冲击,激活观众对战国时代巴楚的想象;音乐要直击人心,为剧情增添感染力……从灯光到舞美,从音乐到服装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主创团队的心血。

在服装设计上,以黑、红、白三色为主的巴蔓子将军服装彰显了地域特色与人物性格;他和巴国士兵的服装也融入了不少虎图腾元素,展现巴国对虎的崇拜。女主角萦芑的服饰则融入了土家族元素与战国时期的青铜纹样。萦芑初登场时,身着水蓝色服饰,如水滴般柔和,象征对巴蔓子的呵护、包容;最后一场戏中,萦芑则一袭素衣,胸前绣着绽放的红色花朵,既似丧服,又寓意巴蔓子的热血精神在她身上的延续。
“为了在创新和守正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进行了几十稿的不断调整。”该剧服装设计阳东霖介绍,团队对川剧服饰的衣箱样式、巴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采风与考据研究,在基础形制不变的基础上,从用色、材质和图案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契合剧情和人物。“我们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创新,让传统焕发新生,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创新性的演出。”

舞美与音乐同样充满巧思:城池、山川等场景通过技术手段巧妙变换,虎、蛇等图腾元素随处可见,营造出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时尚审美表达;豪迈粗犷的川江号子、明快的土家族摆手舞等极具重庆特色的元素,展现了巴国的民俗风情;楚地特有的编钟音色,清亮悠远,带来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
据了解,该剧还将于6月27日—29日、7月1日—2日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感兴趣的戏迷不妨走进剧院,看重庆城市精神的川剧表达。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王景行






- 观察丨何以点“土”成金,看重庆!
原创|2025-06-25 06:00:00
- 特写 | 跨越30年、670余公里的约定 还在继续……
原创|2025-06-25 06:00:01
- 接种疫苗≠100%放心!抗体检测——防护狂犬病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5-06-25 20:10:45
- 三伏天防暑“硬扛”不如“巧调”!专家推荐“阳暑”克星:金银花薄荷茶
2025-06-25 0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