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筑“暖巢” 营商引凤栖-华龙网

江北筑“暖巢” 营商引凤栖

2025-06-27 06:30:36 来源: 江北报

在市政府最新通报表扬的“优等生”名单中,江北区“一口气”摘得10项11个方面的激励大奖,获奖数量高居中心城区榜首!这份亮眼“成绩单”里,由区发展改革委牵头打造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最强“引擎”。

秘诀何在?江北区把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九大专项行动齐发力,硬是拼出了“四连冠”的骄人战绩——连续四年稳坐全市营商环境测评“头把交椅”,更成功拿下“重庆市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桂冠!

经西部陆海新通道,“渝车出海”增长52%超30万辆。图为鱼复工业园区内整装待发的赛力斯汽车。记者 刘陶然 摄
经西部陆海新通道,“渝车出海”增长52%超30万辆。图为鱼复工业园区内整装待发的赛力斯汽车。记者 刘陶然 摄

改革攻坚

破堵点创标杆,塑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准入“极简”激发市场活力。深化住所申报承诺、主体歇业等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和“零成本”办企,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0.5天办结。2024年,全区新增经营主体2.96万户,新发展率达23.65%,市场“源头活水”充分涌流。

建设审批“提速”领跑全市。创新建立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联动、“一网式”审批、“一链式”帮代办机制,率先在全市实施分段办理施工许可,大幅压缩项目落地周期。探索可信数据打标,为产权数据公开共享筑牢根基。

公共服务“一站式”便捷高效。建设水电气讯联合报装“一站式”平台,整合优化联办窗口,实现申报、审批、缴费等业务“一站办结”,企业运营基础保障更加顺畅。

法治护航“降成本”显温度。全国领先迭代“金梭”互联网金融案件智审平台2.0版,网上立案仅需32秒/件,案件平均审理仅27天。深化“一窗通办”,涉民企案件让当事人“只跑一次”。创新推行“承诺免检”“扫码入企”,涉企检查频次降低20%以上,15个领域365项轻微违法实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跨境贸易“提效”链接全球。助力12家企业获得AEO认证,通关更便利。推动重庆银行发起成立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构建“中资+外资”多层次贸易金融体系。组织“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全年实现货物出口额637.4亿元,增长52.2%。

服务升级

像“网购”一样便捷,构建近悦远来生态

“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生根。全市率先落实“一窗综办”,事项进驻率提升至98.11%。作为新“渝快办”试点区,颗粒化梳理流程,86.2%事项实现网上可办。80项“一件事”集成服务年办件量超7万件。就医、水电气网联办等痛点有效破解。

“15分钟政务服务圈”触手可及。升级街镇“智能审批”终端,铺设社区“云综窗”远程导办,嵌入式打造园区政务服务专区,50项高频事项下沉,“帮代办”“上门办”等多形式服务,让优质政务资源近在咫尺。

“亲清护航”助企零距离。构建“三纵三横”全覆盖企业服务体系,165家重点企业由区领导对口联系,超千家“四上”企业由部门对接,14万余户中小微及个体户纳入686个网格(楼宇)包片服务,“一楼八员”服务团专员超1100名。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活动,累计走访服务逾25万家次,诉求“立交立办”,办结率超97%,“现场办”“当天办”占比超80%。

要素保障

降成本优生态,厚植发展沃土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央地共建“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500余名金融网格员嵌入基层,为优质中小微企业多发放贷款8亿元,融资成本降低18个基点。建成44个全覆盖街镇园区的金融服务港湾,“15分钟金融服务圈”成型。全年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006.3亿元,增长27.1%。设立首期49亿元江北产业基金,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办法,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信用赋能创新“监管”。上线全市首个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平台,归集合同1183个,智能预警1500余次,合同执行效率提高70%以上,获评全国数字化监管优秀案例。打造“信用+数智楼宇服务平台”,相关模式入选全国优秀信用案例,“信易+阅读”成为市级试点。

物流通道扩容“增效”。推动果园港落地海铁联运“一票到底”业务,全区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增长45.8%至2.43万标箱,“渝车出海”增长52%超30万辆,显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创新引领

蓄动能强主体,点燃发展引擎

创新主体“双倍增”超额达标。建成各级孵化载体35家,面积超25万平方米。2024年新增科技型企业34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睿创科技园、光子空间等载体获批市级资质。

研发投入强度全市领先。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对增速超GDP部分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4.81%。企业获市级以上重点技术攻关项目30余个,智飞生物、润际远东斩获市级科技大奖,有效发明专利573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849件,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市第一。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等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人才“强磁场”效应凸显。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集聚研发人员15380名,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连芯光电马晓燠博士等顶尖人才扎根江北。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九大专项行动的系统推进,不仅带来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更直接转化为强劲的市场活力与发展动能——智飞生物等3家民企跻身中国民企500强,13家企业上榜重庆民企百强(数量全市第一),162家重点招商企业落户江北,签约金额超1100亿元。在江北,优化营商环境绝非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改革基因与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这张不断擦亮的“金名片”,正成为江北区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加速领跑的核心竞争力。

见习记者 宪杭

责任编辑: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