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 | 起诉银行推销电话骚扰获赔5000元,就该如此“较真”!
2025-06-26 19:40:3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近日,“因推销电话骚扰男子将银行告上法庭”一事引发网络热议。据当事人胡先生回忆,自2月底起,他多次接到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推销电话,并在3月5日通过“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首次投诉,要求停止骚扰、书面道歉并赔偿200元。然而银行方在承诺屏蔽后仍继续发送推销短信,促使他进一步维权,将其起诉至法院,最终调节结果为银行支付被骚扰男子5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这个案例的结果,让不少人拍手叫好,因为生活中大家都或多或少被推销电话骚扰过,甚至是“苦骚扰推销电话久矣”。这个案例释放一种清晰且明确的信号:无底线无边界的推销骚扰行为,是法律所坚决不容的。
其实,法律对于广告营销的规定与限制是明确的。2020年发布的《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送商业性短信或拨打商业性电话。《民法典》第1033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都不得以电话、短信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以及侵害他人隐私权。
有律师指出,本案当中,银行在办理业务的时候,虽然有权获取消费者的相关信息,但是银行的获取范围仅限于办理业务必须的个人信息,并且在办理完业务以后,不得擅自将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用于其他范围,否则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这个案件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堂面对全社会的普法课与警示课,需要更多企业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否也游走在法律边缘,是否也在反复侵犯公民隐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相信那些早已将骚扰推销当作常规操作的企业,倘若不迅速整改、调转车头,必将迎来法律的重锤。公众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维权意识,对于违法侵犯自身隐私的行为,该较真时要较真,一味地忍气吞声可能只会让那些无下限的推销行为更疯狂。正如胡先生所说:“哪怕100个人中有1个人‘较真’,坚持‘较真’的人多了,规则或许就会因我们而变。”
胡先生的维权精神令人赞赏,但也要认识到,全然靠个人建立“防骚扰”的屏障并不现实,毕竟光是起诉维权时间和花销成本就会劝退不少人。所以,更重要也更为紧迫的是扎牢制度藩篱,让公民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长出锋利“牙齿”。相关部门对于这类牛皮癣般的违法行为出重拳、动真格,对于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提高违法处罚力度,增加用户举报渠道,让隐私保护规定落到实处。唯有形成不敢违、不能违的长效机制,才能彻底驱散骚扰电话的阴霾,还消费者一片应有的宁静。
作者:陈自强
编辑:曹叶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曹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