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匹配需求+均衡配置资源 重庆为15分钟“幸福圈”提质赋能-华龙网

精准匹配需求+均衡配置资源 重庆为15分钟“幸福圈”提质赋能

2025-06-30 11:41:02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傅倩倩介绍相关情况。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傅倩倩介绍相关情况。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过程中,重庆是如何做好资源优化统筹配置的?6月30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傅倩倩作相关情况介绍。

傅倩倩表示,解决“供需匹配不足”和“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是重庆市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关键发力点。

——针对“供需匹配不足” 力求“精准直达”

服务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通过“渝快办”、社区微信群、网格员走访、开坝坝会等多种渠道,征集生活圈建设意见,特别是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做好心中有数,明晰“要什么”。考虑到光靠固定服务点不够,重庆大力推广“流动服务”。如,文化大篷车进社区、巡回医疗队下基层,让服务主动“跑”到居民身边。同时,积极发展社区便民小店、连锁服务点,探索“将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在未来进行服务兑换”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项目也不是一成不变,重庆建立动态“清单”,定期看大家用得多不多、满意不满意,受欢迎的加力推广,没有人气的及时调整,确保服务跟着大家的需求走。

——针对“资源分布不均” 全力“填平洼地”

深入开展设施现状摸底,将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各类服务资源精准标注在“一张图”上,一目了然明晰“缺什么”。

考虑到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无法按“一个方子抓药”,通过制定规划导则、服务目录、建设指南等实施细则,指导各区县、各街道“量体裁衣”。如,老年人多的地方,重点补充社区食堂、卫生站、活动室;年轻人扎堆的地方,重点补充托育点、运动场。

新小区规划时把这些服务“绑”进去,确保一步到位,老城区空间紧,就积极盘活闲置房屋、桥下空间、小区边角地,“见缝插针”建设小型综合服务点,努力让服务离大家更近更均衡。

如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拓展公共服务多元场景,联合本地企业、社会组织将两处空置社区用房打造成功能复合的生活空间,既可满足基本用餐需求,又可以在非用餐时段用于开展文娱活动、康复护理等,有效回应老年人、独居群体的关切和期盼。

傅倩倩表示,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持续攻坚、不断迭代的过程,重庆将继续坚持聚焦群众需求,会同市级部门持续指导区县分年度、分批次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让“15分钟”不简单体现为时空概念,更是每一位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高品质、有温度的幸福生活圈,真正“走”进大家的日常,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李茜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