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以上一半人有这毛病!老人30年膝痛拖到换关节,医生:早干预少遭罪-华龙网

65岁以上一半人有这毛病!老人30年膝痛拖到换关节,医生:早干预少遭罪

2025-07-04 06:38:12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关节如人体“轴承”,20多岁开始磨损,40岁后退化加速。我国65岁以上人群超半数受膝关节炎困扰。近日,重庆西区医院骨科在智能截骨导航系统辅助下,为78岁终末期膝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助其重获行走能力。

老人膝痛30年,确诊终末期骨关节炎

78岁李婆婆右膝关节疼痛已有30余年,尝试药物、理疗和敷贴多种均无效,疼痛日益加剧,月初,她彻底丧失行走能力,遂在家属陪同下,慕名找到重庆西区医院骨科副主任陈贤明。

陈贤明对李婆婆进行了全面评估:右膝外翻畸形22度(正常Keblish分级5-7°),X线片显示骨关节间隙消失。

李婆婆被确诊为右膝终末期骨关节炎,唯有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才能治疗病痛。

图片
 △李婆婆术前影像资料显示右膝外翻畸形

然而,手术面临巨大挑战:老人家除了重度骨关节炎,还身患多种基础病,术中感染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可能性大。对手术精准度和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

“智能导航员”来了!精准定位降低风险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并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后,陈贤明团队决定采用“关节置换智能截骨导航系统”辅助技术为李婆婆进行右膝全膝关节置换术。

“传统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截骨如出现3度以上的误差,关节置换效果将大打折扣。” 陈贤明指出,智能截骨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和实时反馈,能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让假体使用寿命更长、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更好,同时减少并发症风险,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的可能。

术中,陈贤明副主任带领骨科医生谢宗辉在智能导航系统的动态实时引导下,对病变的膝关节进行精准截骨。系统如同“高精度导航员”,持续提供实时反馈,指导医生调整假体安装的位置和角度,确保达到最佳的假体匹配度、关节活动度、间隙平衡以及软组织张力。假体安装完成后,再次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动态验证关节间隙与力线,进一步保障功能恢复效果。

目前,李婆婆在骨科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已顺利进入了康复阶段。

65岁以上半数会患这种病,千万别拖

关节如同人体“轴承”,控制着人的正常活动。20岁后软骨便开始退化,40岁后修复能力显著下降,易引发骨刺、肿胀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膝关节炎患病率达50%,75岁以上高达80%,且女性重症比例更高。

重庆西区医院副主任陈贤明提醒:膝关节炎不会自愈,疼痛会随年龄增长而加剧,可能导致活动受限甚至残疾。膝关节炎初期可通过药物、支具及物理治疗缓解;若病情进展,可选择关节清理、修复或重建手术;终末期则需部分或全膝关节置换。

所以,病情越重,治疗代价越大,应尽早科学干预。

(院方供稿)

责任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