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物遇上“表情包” 传统文化萌起来
近年来,传统的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出现越来越多受大众欢迎的产品,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文物遇上“表情包” 传统文化萌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3-29

最近,在北京某大学上学的小薛和朋友们在微信中聊天约饭时,有一位朋友突然发出一个表情:一个文物挥动着手臂,下面配的文字是“不约不约”。小薛顿时被这个表情吸引,经过搜索发现了一组表情包:彩陶瓶上,“伸出”舌头,“略略略”,调皮可爱;铜博戏俑“摇晃”着头,“我就是个吃瓜群众”……静态的文物配上动态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这组表情包也迅速成为“网红”。

这是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文物表情包。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表情包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此举让大家更了解文物。近年来,传统的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出现越来越多受大众欢迎的产品,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严肃文物萌起来

文物,给大众的感觉是严肃、庄重的,摆在博物馆里,配合着灯光和解说词,向人们诉说着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表情包则是一种流行文化,是伴随着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沟通交流工具。表情包带给人的是乐趣、调皮,是聊天的润滑剂。

当严肃文物和活泼表情包相遇后,严肃的文物也变得萌起来。自甘肃省博物馆推出文物表情包之后,“太魔性了!”“萌萌哒!”“好顽皮!”等评论不绝于网络中。很多网友点赞这种做法,认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文物。

小薛作为体验者,很认同这种说法,“对这些文物过去不是很了解,看到这些表情包之后,还专门去查了查这些都是什么文物,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确实很特别。”小薛在接受采访时说。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刘源表示,给文物加上表情,是在现在碎片化生活状态下,通过这种“皮一下”的戏仿,让人们能够在欢愉之中学习到知识,这对人们日常生活压力是一种释放。

传统文化有新载体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热播,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其展现的匠人精神令人为之叹服。虽然由电视台播出,但其传播依靠的却是互联网。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的传播形式的兴起,传统文化迎来了新的传播契机。

不只是甘肃省博物馆,全国各地博物馆都在尝试利用新的传播形式来展现文物、传播文化。国家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联合入驻抖音推出“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南通博物苑与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和徐州博物馆曾联动开放夜场,并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带人们认识各种文物……

“当下年轻群体对于短视频的依赖,不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日常生活、社交以及常识性知识普及的延伸,并将此常态化。而这些媒介在传播过程中,采用打破常规的样态使得年轻人在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上有了新的范式。”刘源说。

除了视频之外,文化创意产品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广传统文化的方式,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文创产品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故宫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尝试。在天猫商城,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拥有264万粉丝。点进旗舰店首页,各色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有手机壳、挂饰,还有笔记本、书签,甚至还有丝巾、项链等,但其设计理念无一例外全都来自故宫。其实,不只是故宫,现在各地都在设计推销相应的文创产品,把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融合进去,让人们在普通的生活中感受其魅力。

寓教于乐传播文化

文物是静态的,但是人们可以行动起来,让这些动不了的文物和文化通过新的技术和形式“动”起来,寓教于乐并传播传统文化。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在融媒介时代的多元文化中。即使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并非一定要一本正经的进行说教式的灌输。”刘源表示,在融媒体时代,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平台和多元网络文化在数字空间里百花齐放,更要有文化生产创新意识和品牌形象的保护意识,符合时代的需求来发扬传统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来弘扬传统文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年轻人群体。追求新颖、不拘泥于形式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而传承、传播传统文化需要的也是年轻人。所以各地文物部门应该多下工夫来创新形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年轻人关注文物、关注传统文化。

“在网络中创新形式也如‘双刃剑’,会存在一定问题。寓教于乐时要更注重教的方式方法,不是随意篡改和媚俗,更不是本末倒置,只注重娱乐而忽略教的本体。”刘源向记者表示。他建议,应当在互联网交互性、开放性的环境下,以教与传承为本体,以符合主流的娱乐方式为用,有效地传播与传承文化,而非随意更改或完全剔除文化传承的本质。张一琪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当文物遇上“表情包” 传统文化萌起来

2019-03-29 06:30:00 来源:

最近,在北京某大学上学的小薛和朋友们在微信中聊天约饭时,有一位朋友突然发出一个表情:一个文物挥动着手臂,下面配的文字是“不约不约”。小薛顿时被这个表情吸引,经过搜索发现了一组表情包:彩陶瓶上,“伸出”舌头,“略略略”,调皮可爱;铜博戏俑“摇晃”着头,“我就是个吃瓜群众”……静态的文物配上动态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这组表情包也迅速成为“网红”。

这是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文物表情包。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表情包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此举让大家更了解文物。近年来,传统的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出现越来越多受大众欢迎的产品,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严肃文物萌起来

文物,给大众的感觉是严肃、庄重的,摆在博物馆里,配合着灯光和解说词,向人们诉说着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表情包则是一种流行文化,是伴随着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沟通交流工具。表情包带给人的是乐趣、调皮,是聊天的润滑剂。

当严肃文物和活泼表情包相遇后,严肃的文物也变得萌起来。自甘肃省博物馆推出文物表情包之后,“太魔性了!”“萌萌哒!”“好顽皮!”等评论不绝于网络中。很多网友点赞这种做法,认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文物。

小薛作为体验者,很认同这种说法,“对这些文物过去不是很了解,看到这些表情包之后,还专门去查了查这些都是什么文物,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确实很特别。”小薛在接受采访时说。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刘源表示,给文物加上表情,是在现在碎片化生活状态下,通过这种“皮一下”的戏仿,让人们能够在欢愉之中学习到知识,这对人们日常生活压力是一种释放。

传统文化有新载体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热播,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其展现的匠人精神令人为之叹服。虽然由电视台播出,但其传播依靠的却是互联网。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的传播形式的兴起,传统文化迎来了新的传播契机。

不只是甘肃省博物馆,全国各地博物馆都在尝试利用新的传播形式来展现文物、传播文化。国家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联合入驻抖音推出“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南通博物苑与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和徐州博物馆曾联动开放夜场,并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带人们认识各种文物……

“当下年轻群体对于短视频的依赖,不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日常生活、社交以及常识性知识普及的延伸,并将此常态化。而这些媒介在传播过程中,采用打破常规的样态使得年轻人在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上有了新的范式。”刘源说。

除了视频之外,文化创意产品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广传统文化的方式,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文创产品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故宫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尝试。在天猫商城,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拥有264万粉丝。点进旗舰店首页,各色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有手机壳、挂饰,还有笔记本、书签,甚至还有丝巾、项链等,但其设计理念无一例外全都来自故宫。其实,不只是故宫,现在各地都在设计推销相应的文创产品,把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融合进去,让人们在普通的生活中感受其魅力。

寓教于乐传播文化

文物是静态的,但是人们可以行动起来,让这些动不了的文物和文化通过新的技术和形式“动”起来,寓教于乐并传播传统文化。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在融媒介时代的多元文化中。即使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并非一定要一本正经的进行说教式的灌输。”刘源表示,在融媒体时代,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平台和多元网络文化在数字空间里百花齐放,更要有文化生产创新意识和品牌形象的保护意识,符合时代的需求来发扬传统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来弘扬传统文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年轻人群体。追求新颖、不拘泥于形式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而传承、传播传统文化需要的也是年轻人。所以各地文物部门应该多下工夫来创新形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年轻人关注文物、关注传统文化。

“在网络中创新形式也如‘双刃剑’,会存在一定问题。寓教于乐时要更注重教的方式方法,不是随意篡改和媚俗,更不是本末倒置,只注重娱乐而忽略教的本体。”刘源向记者表示。他建议,应当在互联网交互性、开放性的环境下,以教与传承为本体,以符合主流的娱乐方式为用,有效地传播与传承文化,而非随意更改或完全剔除文化传承的本质。张一琪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