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远去的记忆“的确良”
  2019-09-29

我的第一件“的确良”服装,现在想起来有一些心酸。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刚刚有“的确良”的时候,母亲就给姐姐,一个人买了二件“的确良”服装,可能考虑我的年纪小,为了鼓励我好好学习,就用大人们作服装剩下的“的确良”边角料,找了一家裁缝店做成一件白“的确良”衬衫,左胸前特意缝制口袋,可挂只钢笔、圆珠笔在口袋上,显得有“学问”。平时还有些是舍不得穿,只有在走亲戚、参加集体活动时,才应时的穿一下。回到家后,立即脱下来洗一洗,晾干了又叠叠收起来。就这样,这件“的确良”衬衫,伴随我整个童年,布已镂空,都未舍得扔掉,仍保存着,非常珍惜。

“的确良”的使命

纺织业一直是近代上海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建有许多纱厂和布厂,棉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1928年上海曾举行过一次票选市花的活动,结果票选名单上没有的棉花却获得了最高票数。解放后,上海的纺织业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但由于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在“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下,棉花的种植必然要让位于粮食生产。为了解决棉花少纺织品供应不足,从1954年起我国开始发放布票,实行计划定量供应。各种布料、成衣、床上用品以及各类纺织品都要凭布票购买。于是穿补丁的衣裤、戴保护衣袖的袖套,便成了那个年代的特征。

“的确良”是一种时尚

“的确良”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发展变化。后来,各种印花“的确良”纷纷面世。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几乎每位中国人都以穿“的确良”为美,穿“的确良”是当时一大时尚。特别是白底戴花的“的确良”,一时成为当时社会主色调,满街“白色”飘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更好的服装面料相继问世。如:卡基布、雪花尼、亚麻、蚕丝、纳米等高档布料的种类,越来越多,衣服样式也从单一的中山装、西服,再到传统时装,结构设计每年都在翻新。新颖、时尚、潮流的服装面料,渐渐取代了“的确良”服装,成为人们的新宠。

解决百姓穿衣必须引进新的材料

“的确良”一种从石油、煤炭中提炼合成的材料,开始织出来的是“的确良”府绸料,用来做“的确良”衬衫,成品主要供出口。中国人当时还没有从石油到化纤的生产能力。60年代初通过进口涤纶纤维来开发“的确良”面料,到60年代末,开始进口聚酯切片来制造涤纶纤维。因为原料都需要进口,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用于出口创汇。“的确良”是涤纶的纺织物,有纯纺的,也有与棉、毛混纺的,通常用来做衬衫短袖。“的确良”做的服装耐磨、不走样,容易洗、干的快。生活在七、八十年代的人,对它再熟悉不过,而“的确良”衬衫穿在身上,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是时尚、也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的确良”的幸福感

如今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当年市场上有很多紧俏商品被称作为“出口转内销商品”,这是由于出口产品在质量上有某些瑕疵等原因,而被投放到了国内市场。上海的绸布店是最早供应出口转内销的“的确良”面料的,只要一上柜台就被一抢而空。为了抢购衣服,还因此发生了惨剧。1968年6月16日,位于上海石门二路的红缨服装店有一批“的确良”衬衫要上柜,大批顾客得知这一消息后蜂拥而至,结果人多拥挤把商店的橱窗玻璃给挤碎了,造成1死6伤。为买“的确良”衬衫不幸去世的是一位女教师,那年她才40多岁。为了满足百姓的需求,那时全国每年要进口几十万吨的涤纶。生产扩大了,“的确良”纺织面料的品种也增多了许多,不仅有棉“的确良”、毛“的确良”,还有织成卡其布“的卡”,同时还试制了一些内销产品。那时青年人上穿“的卡”上装、下穿“毛的”裤子,再骑一辆新的“永久牌”或者“凤凰牌”自行车,那种感觉比现在开宝马坐奔驰还荣耀。幸福指数好像温度计浸在热水里,一下子上升到100热度。

告别补丁时代

为什么一件“的确良”会给人们留下这么厚重的记忆?因在没有“的确良”的年代里,人们对穿衣的记忆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自从有了“的确良”进入到了普通百姓的家里以后,人们渐渐告别了补丁打补丁的日子,服装上常见的补丁不见了,服装变得讲究、美观、漂亮了。因此“的确良”对中国人来说,是旧穿衣时代的终结,是新穿衣时代的开始。也许今天人们已经不再留有“的确良”衬衫或“的卡”中山装,但是人们会把“的确良”的美好记忆深藏在心底。随着时代发展,“的确良”这个名词已经退出中国服饰界的舞台,不再受大家关注,今天之所以重提 “的确良”服装,不是忆苦思甜,而是为了留住一段难忘岁月,唤起旧时的记忆。教育下一代,勿忘中国改革伟大成就,更加懂得珍惜今天所拥有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图片来源:东方IC

鸣家简介:杨燕,重庆市九三学社社员、留日博士(人类生活科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分委员会委员、国外博士后研究经历,硕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授;国际服饰美学学会会员,日本留学博士协会、服装色彩学会会、衣服学会、家政学会会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学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消防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裁判员、重庆市社科专家、重庆科委网络评审专家、重庆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重庆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