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圆桌会议”进乡村 共商发展“新良方”
2024-11-25 06:30:11 来源: 万州时报
“建议将古红桔作为产业支柱,深化红桔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日前,万州区政协“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委员和“渝事好商量”乡镇片区第一组的委员们一道,走进大周镇开展“渝事好商量”基层协商活动,和基层群众代表、有关部门代表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用数字科技赋能柑橘产业发展,提升柑橘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扩宽富民强村新路径,共商发展新“新良方”。

位于长江边的大周镇是古红桔大镇,种植历史悠久,辖区内5个村栽植红桔11000亩,年销售红桔1.5万吨,年销售额2284.8万元。但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价格单一,缺乏柑橘深加工产业等短板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发展,削弱了果农的积极性。
老百姓的痛点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委员工作室牵头人的政协委员张磊了解果农们的这一诉求后,便提出《数字科技赋能柑橘产业发展》这一议题,邀请“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成员、万州区政协“渝事好商量”乡镇片区第一组委员,以及大周镇基层组织、企业代表,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前来一同谋“良方”。
“我们村发展的探戈柑橘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上市,那时候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希望搞点采摘节这类的节庆活动,扩大知名度。”大周镇莫家村党支部书记宋扬第一个发言,他的话让在场各位委员和群众代表得到了更多的启发,讨论声此起彼伏。
万州区政协委员罗琼认为,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很多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户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为基层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比如柑橘采摘的时候,果园需要大量人工,而农户自己家的柑橘也要采摘,根本就找不到人务工。她建议,围绕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出农业托管服务,形成区域化完整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增产增收。
说到农村劳动力问题,政协委员袁安平接过话茬:“当下,应充分发挥院校的主渠道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社会培训的辅助作用,创新方式,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模式,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共同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与产业融合,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委员们还从提升果园基础设施、持续打造具有万州辨识度的爆款产品、做深精加工延长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为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经过讨论协商,与会各方达成共识:将用好巴山渝水的宝贵自然条件,充分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技术突破为核心,从选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加工、抓融合、强数字六个方面一体化推动古红桔、玫瑰香橙等万州柑橘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真正让小柑橘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金果果”。
最后,区政协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建设“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强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像“三农知音”一样职责清晰、扎根基层,政协委员得以有组织、常态化走向基层一线、走近界别群众,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履职为民,让政协服务群众可感可知。
记者 应凤林
责任编辑:董霞





- “国才会”系列观察② | 聚才、促研、兴业!让科技成果在重庆落地生“金”
原创|2024-11-23 18:19:29
- 视频|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签约引进了紧缺优秀人才3925名
原创|2024-11-24 16:58:41
- 动海报 |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签约项目总数253个、总投资额达510亿元
原创|2024-11-24 17:28:10
- 动海报 | 渴求人才、礼敬人才、成就人才 重庆诚邀各界人才走进重庆、拥抱重庆、扎根重庆!
原创|2024-11-24 17:32:31
- 30年投入远超百亿 吉利要把教育公益事业做成千秋大业
2024-11-23 20:01:07
- 宝骏云海荣膺2024汽车设计评选金乘奖 腾云设计美学获权威认可
2024-11-23 2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