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 | 5年迈上两个万亿级台阶 川渝CP做对了什么?-华龙网

两江评 | 5年迈上两个万亿级台阶 川渝CP做对了什么?

2025-01-09 16:50:43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2020年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拉开序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转眼间,这对麻辣CP已经携手走过五年。

2025年1月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四川省的有关领导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的成果,并答记者问。“新跃升”“新气象”“新突破”“新进展”四个新代表作,彰显五年建设的过硬实力和阶段性成效。

合力出圈晋升“顶流”。这5年,川渝CP的影响力明显提升,“一带一路” 系列会议、成都大运会等国际盛事接连举办,川渝城市景观在社交平台不断刷屏,重庆、成都更是连续多年位列国内热门旅游地前十,成为不少外国友人的China Travel首选……这是区域综合实力提升的折射。发布会上的数据更加振奋人心:五年来,双城经济圈GDP从不足6.3万亿元上升到预计8.6万亿元,迈上两个万亿元级的台阶,占全国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不仅坐稳西部经济重要引擎,在全国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总分拿得出手,单科成绩也亮眼,汽车产量、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的1/10以上,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领域渐成特色,川渝“地标”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版图上崛起。

多项改革勇立潮头。城市的影响力不仅要看体量,也要看话语权和引领力,发布会中,提到众多“首个”“首创”,包括“全国首个跨地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的地区”“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等,川渝两地不断破除行政壁垒,让各类资源要素实现高效流动。这说明了,在西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具有特殊性的事业,很多领域没有可参考对象,必须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而敢想敢干的川渝人民,也充分发挥首创精神,趟出了极具辨识度的道路,五年来,两省市紧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联动实施了197项改革措施,展现出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开拓性与引领性,让川渝CP越来越无可取代。

民生为大造福百姓。任何重大国家战略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任何重大战略都需要依靠人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建设开始,就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不少合作直接聚焦民生“急难愁盼”,比如深化实施川渝便捷生活行动,“川渝通办”覆盖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进一个门、办两地事”;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公立医院161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让两地居民出行更便利。还有不少间接赋能,比如通过产业合作、项目建设,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基础设施;签订落实131项生态环保合作协议,让空气更好水更清……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老百姓能看到、感受得到,自然会更深刻理解国家战略的深意,从而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支持,凝聚起巨大合力。

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 摄
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 摄

下一步,要如何继续携手再上新台阶?发布会给出的关键词是:改革。就是要进一步破除物理上、制度上、思想上的障碍壁垒,调整生产关系,培育新质生产力。也提供了很多清晰思路,包括要向外借力,拉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小伙伴一起“玩”。要加强沟通、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不搞“强中心,弱边缘”,要大家一起富起来,共同探索“双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合力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独行虽快,众行方远。携手5年,川渝CP已经走出了发展的好路子。站在新的5年起点,川渝CP将继续以改革为牵引,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借力,携手闯出高质量发展的辽阔天地。

作者:杨金行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常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