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技”与“计”:重庆中医药给自己开出了发展“药方”
2025-01-09 17:12:14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1月8日,从涪陵、綦江等区县赶来的求医者,在重庆市中医院的“中医药良方妙技特色门诊”前,排起了长队。
自本周起,“八卦脉诊法”非遗项目传承人牟之梨等三位民间名医在此坐诊,吸引了大量患者慕名而来。
近年来,中医“爆火”出圈,不仅中医药文化夜市频频刷爆国内社交平台,还成为国际合作的新兴领域。
如今,中医药日益获得广泛认可。如何让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看上好中医,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经过一年多时间探索,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以实施“中医药良方妙技”征集遴选和推广应用工作为抓手,指导市中医院建设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并在该院打破机制,落地“中医药良方妙技特色门诊”,为重庆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
良方妙“技”
优选树 33项技术方药纳入名单
用药治病,好比用兵打仗,任务不同,用兵之工种与数量自然也不相同。中医用药讲究“七情配伍”。重庆发展中医药,配出的一味主药就是挖掘整理出“中医药良方妙技”。
中医药文化跨越数千年,博大而精深。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民间特色疗法散落在各地,得不到认可,使其生存失去了土壤,导致许多民间偏方、技法逐渐失传。
2023年底,为加大对民间中医药的保护,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从四百多个申报项目中,加强遴选,成立工作专班,补助专项工作经费,召开全市动员部署工作会,将征集遴选工作纳入各区县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指导督促各区县加大工作力度。
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2024年7月,首批“中医药良方妙技”项目名单公布,“八卦脉诊法”等12项中医药特色技术、方药入选。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了解到,为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会评期间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刘剑锋进行全程指导。现场实地评审工作,邀请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专家,会同重庆专家深入项目所在地,采取明察加暗访形式进行现场评价。
在第一批挖掘整理的基础上,2024年年底,第二批“中医药良方妙技”项目名单公布,“李志沧传统中医正骨术”等21项中医药诊疗技术、方药入选。
一年时间,重庆中医药的发展重心放在了“选树”工作上。两批总计33项技术、方药,好比找到了重庆民间中医药发展的根系。
值得一提的是,动留针术、渝州正骨郭氏筋伤推拿理筋术等首批“中医药良方妙技”项目已进入应用推广阶段。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还将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方药,推荐对接医药企业进行院内制剂开发,鼓励院内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
不仅如此,为大力宣传推广“中医药良方妙技”项目,2024年9月,重庆中医药文化夜市开市,3天吸引8万人次参与,市民排起长队体验首次集中亮相的“中医药良方妙技”。
通过人见人爱的夜市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庆的“中医药良方妙技”也实现了首次出圈。
良方妙“计”
破机制 民间中医公立医院开门诊
重庆的中医药发展,不仅有“良方妙技”,更有“良方妙计”。
新年更始,万象更新。1月6日,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上新“中医药良方妙技”特色门诊。一个医院上新门诊不足为奇,但该院的特色门诊专家竟来自于“民间”。
其实,这一举措背后蕴含着重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深思熟虑。打破壁垒,是重庆推广中医药在机制上迈出了创新的一步。
2024年12月26日,重庆市中医院与三位首批“中医药良方妙技”项目实施人签订协议。“八卦脉诊法” 非遗项目传承人牟之梨、王氏“精微”脉法项目实施人龙贻弘、尹氏经脉挑针法项目实施人尹向前,将从2025年1月起,在重庆市中医院定期坐诊。
重庆市中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范正鹏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市民可通过“重庆市中医院”微信服务号预约或直接在门诊大厅现场挂号。
76岁的牟之梨是万州人口中的“老中医”,行医58年,是源于清代的“八卦脉诊法”第五代传人。签订仪式现场,记者也没忍住请他把脉问诊。对于此次机制创新,他的看法是“市中医院这个大平台能够治疗更多的疑难杂症。”
尹向前曾在重医附一院规培,新桥医院、江北区中医院就职。“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再到体制内,重要的是发挥中医兼容并包的特点。重庆市中医院的专家也值得我们学习。”
龙贻弘是重庆市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龙贻弘诊所王氏精微脉法”代表性传承人,1994年开办诊所至今,诊治病人三十余万人次,重庆市中医药学院兼职教授。
“这次签约打通了民间和公立医院的‘任督二脉’,打破壁垒,多方合作共赢,相信能够为重庆的中医药传承与推广带来创新成果。”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二级调研员张虎平对此充满期待。
事实上,从1月6日到1月8日,“中医药良方妙技特色门诊”开诊三天以来,已经得到了市民的认可。这样的创新举措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一手抓任务落实,一手抓机制建设,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开展 “中医药良方妙技”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疗法的作用和价值。
一个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正逐步在重庆建立。重庆人也将享受到更高水平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良方妙“继”
谋长远 3-5年形成特色数据库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其传承与发展不能仅靠一家之力,也不能仅靠一时之力。
常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重庆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上,正以长远的眼光,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可持续路径。
早在202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统筹部署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药综合改革等8个重大工程及22项建设任务。
2023年底,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实施“中医药良方妙技”时,计划用3-5年时间,继续深入挖掘筛选一批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中医药诊疗技术,逐步形成具有巴渝特色的中医药特色疗法数据库。
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2024年9月,重庆市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成立,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此举让重庆中医药特色疗法的挖掘整理有了“当家人”。在该中心的具体推动下,各界携手助力重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任毅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邀请民间中医到重庆市中医院坐诊,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蹴而就。
任毅介绍说,三位专家在中医院工作时将纳入医院规范化管理,同时安排年轻医生跟诊学习,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融合。
目前,医院正在征集年轻的骨干医师跟随牟之梨等民间名医学习,已经有十多人踊跃报名。经过严格筛选的“徒弟”,将跟随老中医一起坐诊,整理他们的学术思想、诊疗方法,并形成可复制的教学体系,并向其他机构进行推广。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医诊疗水平,还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良方有妙“继”。古老的中医药将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凤兰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