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反响②努力开创教育强市建设新局面 推动区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华龙网

《规划》反响②努力开创教育强市建设新局面 推动区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03-05 20:38:33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在区县引发热烈反响

第1眼TV-华龙网讯(冯一鸣)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市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规划》一经发布,立刻在重庆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全面落实全市教育大会和《规划》部署要求,坚定信心、勇毅前行,聚力攻坚、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教育强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万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王智勇表示,全区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这一中心任务,探索构建五育并举测评体系,聚力抓教研、抓培训、抓监测、抓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完善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优生培养力度,在实现育人质量整体跃升的同时,通过强基计划、学科竞赛、专项招生等途径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

涪陵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孙应勇表示,全区深入实施“新领雁工程”,通过组建“教共体”带动城镇新建学校优质成长、农村学校全面提质。实施基础教育名校建设计划,建成一批全市领先、全国有名的中小学名校。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新卓越”普通高中建设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新卓越”普通高中、特色普通高中。稳步增加普通高中资源供给,办好综合高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渝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表示,全区努力在教育强市建设中争当“领头雁”、交出“高分卷”。在满足优质均衡教育需求上彰显新作为。健全校点布局与学位供给调整机制,打造全域覆盖、均衡分布的“15分钟高品质教育服务圈”。巩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成果,探索“一体化紧密型”“深度合作型”“指导帮扶型”等教共体办学新模式,全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建华表示,今年,沙坪坝区着重推动首批12个教共体建设工作,优化调整全区教育服务供给机构,科学布局推进区内新兴区域和待开发区域总校冠名办学全覆盖。聚焦群众关切,立足“高原”铸“高峰”、跋涉“高峰”登“顶峰”,通过教共体建设,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实现区域基础教育学段全覆盖、优质学校全领衔、参与学校全提升,推动优质资源示范引领和辐射拓展,打造头雁领飞、群雁跟进的“1+1+N”优质资源拓展新样态。

九龙坡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蜀中表示,全区制定《优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争取专项投入30亿元,新建成川外九龙附小等学校10所,改扩建杨家坪中学A区等学校15所。紧扣“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建设11个一体化教育集团、25个结对帮带体,实施教师互派、教研互动、资源互通、发展互促、质量互促,遴选26优秀校级干部到西部学校任职,选派110名优秀学科教师到西部学校交流任教。

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雪梅表示,全区深入开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区“两个创建”,加快推动教共体、教联体、办学治校声誉评价“三项改革”。重点抓好党建“五双”工程,打造“党建+”特色品牌。聚焦扩容增量,建成投用悦融小学、花石中学等5所学校,装修投用7所幼儿园,新开工6所学校,全速改善办学条件。聚焦“五育并举”,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同体”。聚焦强基培优,全面夯实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聚焦赋能增效,深化“渝北教育一张图”与AI+教育探索,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省合作办学。

巴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潘亿兵表示,全区以“扩优提质”为核心抓手,构建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新范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创新推行“城区老牌名校与农村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组织建设、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等创新机制,系统落实“课程共享、资源共有、学科共建”的三共举措,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良性发展生态。

长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张常宝表示,全区锚定长寿教育“三年上台阶,六年树品牌,十年建强区”目标,全力冲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两个创建”,以实现“两个创建”、创新举办“七彩教育节”、教育教学优质均衡、群众教育满意度大幅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显著增效、教育基金蓄水助学、校园安全保障有力为“七大突破”,着力打造具有长寿辨识度的教育品牌,助力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合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吴志琼表示,全区根据区域教育整体发展现状、校际差异情况等,组建普通高中教育集团,推进城乡普通高中一体化发展;建立“行知品质课程”教学资源库,打通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信息壁垒,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内涵发展,个性培养。支持学校多样化课程建设,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永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具荣海表示,全区实施均衡“教育资源”布局。举办优质高中、改扩建教学楼、打通校际教育资源,扩大城区优质学位供给、余缺调配。通过薄弱环节改善系列工程,提高学校寄宿条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支持重庆枫叶学校高中独立办学和“留学+高考”双轨制办学。

綦江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蒲德莉表示,全区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着力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持续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紧紧围绕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践行“健康第一”,持续加强小学运动场景打造及作用发挥,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大赛,推动“1+5”以中心带片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架构高效运行,打造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育人新景象。

璧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肖伦友表示,全区规划提出的“集团化办学3.0工程”在璧山落地为“15+N”协同发展模式。以城区中小学为集团龙头,辐射N所乡镇薄弱校,创新实施“三同步”机制(课程同步研发、教研同步开展、教师同步成长)。率先构建区域智慧教育应用支撑环境,完善了“1+N”数字教育体系,建设和拓展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构建起教育高质量发展城乡一体新范式。

潼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蒋俊表示,全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加快潼南中学金福校区建设,积极引入优质民办高中,深化与主城名校合作共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大力提升教育出口水平,做强“潼南高中”品牌。深化教育“1281”数字化行动,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体系,组建“优质学校+”教共体、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开设国际校企合作班。

城口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唐真兴表示,全县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在教共体100%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整合、深挖活用各类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搭建“教联体”协同共育平台,凝聚校家社育人合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丰都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代海门表示,全县充分发挥重庆谢家湾学校、重庆育才中学等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持续办好丰都幸福小学、丰都育才中学等学校,着力建设具有丰都辨识度的示范型、创新型名校,高起点办好优质高中,完善“家门口”幼小初高15年优质教育体系,以名校带动留丰流丰就读人数,整体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

责任编辑:姚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