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兴教,以教强区】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系列报道①王安民:做有价值的教研,打造有区域特色的物理育人新范式
2025-04-10 14:48:5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编者按:
作为区域教育独特的专业力量,近年来,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始终秉承“成就教师 发展自我”的办院宗旨,发挥参谋部、加油站、智囊团作用,不断提升教研领导力,护航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推进,为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着专业智慧,为建设“教育强区、教育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让我们走进渝中教研领军人物,了解他们在教学方法改革、学科创新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感人瞬间,见证这支教研团队如何以“硬核教研力”重塑区域教育生态,助力渝中教研品牌跃升。

第1眼TV-华龙网讯(徐俊聪)初见王安民老师,他衣着一身藏蓝色西装,眉目温和,谈吐间尽显学者的谦逊与儒雅,又透着师者的亲切。从乡村教师到区域教研领军人,他将热爱的事业做到极致,以敢于探索的勇气创新教学,以善于研究的精神勤炼内功,以无私奉献的情怀架桥铺路,在物理教育的沃土上耕耘了近40年,引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超越自我。
儒雅、温和、严谨、真诚、敬业……这是历届王安民名师工作室成员对王安民最多的评价。今年已年过六旬的他,本应退休安享晚年时光,但他依然选择坚守在教研一线,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燃灯引路,为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夯基固本。
一线深耕:教与研双轨并进,助力每个孩子成人成才
提及对物理的喜爱,王安民回忆道:高中物理老师李佳惠的课充满激情,能将深奥之理化为生动直观,习题精简而高效,让他觉得物理学习愉快且轻松。特别是物理学科简洁深刻之美更令他着迷。
1986年,大学毕业后,王安民被分配到丰都县包鸾中学任教物理。这所农村高完中条件艰苦,学生厌学情绪普遍,但他始终秉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用真诚叩击学生心门。
班上有位男同学酷爱篮球,但成绩不佳。王安民鼓励他坚持热爱的同时,经常关注他的学习情况,主动帮他辅导功课。后来,男生不仅物理成绩有所提升,还被选入校队。在去石柱县集训篮球一个月间,男生每周都给王安民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情况,让王安民十分感动。
尊重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孩子,欣赏和鼓励个性鲜明的同学……在王安民的教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理解,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物理请您放心!”成了学生对他最朴素的承诺。

除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上他也大胆创新。例如用简陋的瓶罐做实验、把魔术引进课堂等,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究中领略物理之美。中考前一个半月不给学生布置一道课外书面作业,而是用好课堂定时精练并及时讲评,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消化知识,补习薄弱学科。就这样,他任教的连续三届毕业生中考物理成绩依然稳居全县第一,任教的高中班级物理高考平均分比全县最好的高中还高。“当教师站在学生立场去谋划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发展就有了持久的依靠。”王安民坦言。
扎根一线教学时,他还有着自主探究精神:关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并在全县专题研讨会上作分享;注重将实践感悟转化为学术成果,《简句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差生转化重在矫正不良心态》等论文同年相继在《物理教学探讨》《心理与教育》杂志上发表,让乡村教师的智慧结晶被更多人看见。
“坚持教学、教研两条腿走路,教育之路就会越走越宽。”王安民说。也是这种思想高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他后来转向教研埋下了伏笔。
转型突破:提升专业“真”本领,托举教师专业进阶之路
1996年,因工作成绩突出,王安民由兼职教研员被正式调入丰都县教委教研室从事物理教学研究;2004年,又作为特级教师被引进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身份的转变带来巨大挑战,“师者师”不仅需自身专业过硬,更要赢得一线教师的信任。他坦言:“作为年轻的教研员,要让老师们‘服你’,必须拿出真本事。”为此,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加强教育理论研读,力争提出具有开创性和思想高度的教育观点,精心策划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他将自己的教研工作形象地概述为“三子工程”,即“搭台子”“串珠子”“找路子”。

他先后担任“渝中名师王安民工作室”和“王安民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出四批骨干名优教师。巴蜀中学高亚浩老师回忆:“王老师从不空谈理论,而是带着我们注重阅读、团队磨课、自主命题、自编教材等,以任务驱动式教研激发每位教师的内在潜能,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正是这种务实的教研风格,让他在区域教师中树立起“专业权威”与“知心导师”的双重口碑,也在全区物理教师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重庆二十九中高中物理教师刁祥入职第二年,便肩负参与渝中区“双新”示范区建设课例展示直播的重任。王安民手把手指导他从学生立场,务物理之本,靶向核心素养设计课程,并带领学科团队成员多次打磨课程、调整细节。最终,直播课例收获可观点击量,至今仍作为全国性示范课广被引用。入职几年来,刁祥始终传承王老师执着的教学精神,坚持学生为本,为学而教,教学水平持续精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青年教师上,王安民既重专业成长,也重为人处世的培养。有段时间,重庆复旦中学初中物理教师田永华常会收到王安民让他帮忙精简文字的信息。后来,他发现“原来王老师是在锻炼我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帮助我改掉说话啰嗦的毛病。”“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做人做事的态度更加重要。”“人的幸福感常来源于对团队的贡献感。”“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些微信聊天记录,田永华一直保持着,至今受益匪浅。正是这些小细节,让田永华打心底敬佩和追随王安民。
用专业的力量赢得老师们的信赖,让自己“被需要”;用尊重和信任做老师的知心朋友,从而“被悦纳”;用专业信念和人生态度去感染和激励教师,进而“被跟随”。王安民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与他相遇的人。
区域引领:做有价值的教研,撬动区域科学育人新生态
结合渝中区生源结构的改变与学情,2013年,王安民以“心动物理课堂建设”为抓手,推进全区物理课堂生态改变,让学习真正发生,促进学习质量全面提升。
他借鉴中医“心主神志、心主血脉”思想,构建“情动、思动、行动”三动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情投入、主动思考、做中体悟,凝练了“心动物理启智,思情化意育人”物理课程育人主张,形成了具有渝中特色的科学育人范式。

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心动物理课堂”促进了渝中物理课堂生态的改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学习习惯、逻辑思维等产生了良性影响,中高考物理成绩位居全市前列。教师以“思情化意”心动物理课堂文化为核心设计的课例,获得了全市赛课第一名、全国赛课一等奖,并提炼成课例分析报告在核心期刊《物理教学》上发表。
如今,“心动物理”课堂系列成果已成为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共识和行动逻辑,研究团队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交流“心动物理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策略,相关经验辐射全国十余省市。

“三新”教育背景下,王安民还带领教师们追踪课改中的节点性问题,以团队攻关研究,赋能全域教育高质量提升。如强力推进跨学科实践探索,区域内各学校积极响应并落实,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探究活动等多元形式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指导巴蜀中学教师张绍兵执教《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获重庆市说课与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通过自主研发的可视化教具,将抽象的安培力方向与电流夹角关系转化为直观动态演示,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从事教研工作以来,王安民始终坚持实践取向、为改善行动而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根植于教学真问题,用思想引领行动,做有价值的教研,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近年来,渝中区涌现一大批名优物理教师,团队成员获评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级名师与骨干20余人,多位教师成为全市物理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
问及职业幸福感,王安民笑道:“当老师们见到我时本能地露出‘开心的微笑’,彼此悦纳与欣赏,便是最好的答案。”从青涩教师到教研领军人,他始终相信:“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共鸣。”如今,他依旧奔波于课堂与研讨会之间,以儒雅之姿、匠人之心,继续书写着属于物理教育的诗篇。
名师简历: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物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王安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人教社新课程培训专家团成员,西南大学、长江师院兼职教授。曾赴京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重要命题工作,多次担任重庆中心城区高三联考主命题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大概念下单元整体教学、学业质量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核心作者,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学专著7本,主持主研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