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竹林人物⑥丨“花漾初心”庞健:义暖民心 美育社区
2025-04-17 22:46:22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编者按:
感动,是平凡中的伟大坚守,是岁月里的温暖光芒。第四届“感动竹林人物”如约而至,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新时代基层奋斗者的群像画卷。他们扎根基层,或用坚守守护一方平安,或用坚韧改写命运轨迹,或用创新点亮产业未来。这些来自身边的榜样,用自己的故事,书写着大美竹林,感动常在。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推出原创专栏——感动竹林人物,将笔触和镜头对准第四届“感动竹林人物”,展现竹林故事,传递温暖力量,谱写动人发展新篇。本期走进“花漾初心”庞健。
第1眼TV-华龙网讯(陆丹 张颖绿荞)从自费开设公益插花课,到为“公交站”改道奔走;从组建“云端菜篮”保供,到担任人口普查“破冰人”,在大竹林街道紫竹苑社区,51岁的党员庞健用朵朵鲜花,架起社区和居民的“连心桥”。
这位身兼花艺师、居民代表、志愿者、街道议事代表的老党员,在社区公益服务的土壤中培育出了两株并蒂花,一株绽放着生活美学,一株盛放着人间温情。

一份爱的延续
两代党员的温情接力
走进庞健的花艺工作室,如同来到了一个小小的自然博物馆:枯木绽放着新芽,野花在陶罐里摇曳生姿,就连路边随意拾得的枝条,经过她的巧手也能变成艺术品。“我的外婆和妈妈总会在下班后,带回一束精致的花朵,把家中装点得温馨又雅致。”深受她们的影响,庞健对植物的热爱,从童年延续至今。
庞健的婆婆,这位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的退休数学教师,同样也是一名党员,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后也并未停下奉献的脚步,而是积极投身到社区服务之中,参与组建了社区合唱团。
然而,命运却在2018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婆婆不幸罹患癌症。当时,庞健的丈夫工作繁忙,照顾婆婆的重担落在了庞健的肩上。联系医院、与主治医生反复沟通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案……每一个环节,庞健都亲力亲为,细致入微。她的悉心照料,让同病房的病友都为之动容,误以为她是婆婆的亲生女儿。
在婆婆患病期间,庞健的女儿正在读初中。庞健的一天,从清晨5点30分就开始了:天还未亮,她便早早起床,为女儿准备早餐;6点30分送女儿上学,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上班;下午她又要赶往医院照顾婆婆;晚上10点,她还去接女儿下晚自习回家。这样的生活,她一坚持就是整整四年。婆婆所患的癌症十分罕见,药物费用高昂,经济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庞健坦言,“那段日子真的很难,我甚至想过卖房子,一度坚持不下去。”
“我是在延续家人奉献的精神。”如今,庞健将这份传承的爱融入社区服务之中。利用自己插花的手艺,积极投身到社区的公益活动中,用自然之美传递美好生活的力量,沟通解决社区居民的大事小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束花的力量
44堂公益课传递“生活的温度”
从新世纪百货公司退休后,庞健终于将爱好变成了事业。作为紫竹苑社区的居民代表,一辈子都在跟植物打交道的庞健,不仅建立了花艺工作室,还将自己的手艺投身到服务社区群众中去。
在紫竹苑社区的一次居民代表会上,社区领导提出了一个温馨的构想:组建社区学院悠生活社团,开展乐器演奏、书法等多种多样的兴趣课程,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庞健主动请缨:“社区需不需要插花课,我可以免费给大家上课。”于是,她的插花课成了社区里最受欢迎的课堂之一。

每一节课,庞健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她自掏腰包购买时令花材,只为让学员能亲手触摸到自然最真实的美丽。在她的课堂上,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讲述着“爱生活”的故事。
在庞健的插花课上,一位沉默寡言的阿姨引起了她的注意,“两小时的课程,这位阿姨一句话都不讲,脸上连笑容都没有。”庞健不动声色地将她安排在自己身旁,每次插花时都不吝啬鼓励:“这个颜色搭配得非常漂亮。”在庞健的“特殊照顾”之下,渐渐地,这位阿姨的脸上有了笑容,甚至开始主动和邻座的学员交流学习心得。
后来才知道,婆婆的女儿工作十分忙碌,由于性格比较内向,鲜少与人交流。如今,她已经成为插花课的忠实学员,时常将自己的插花作品分享给庞健,交流对花艺的感悟。

“看到学员们的变化,我就觉得做的一切都值得。”庞健笑着说。目前,她的插花班已有60多位学员,累计教授公益课程44次,受益居民超过478人次。在她的课堂上,不仅有花艺知识的学习,更有对生活态度的探讨与分享。居民们都说:“庞老师的课,不仅教会我们插花,更教会我们如何热爱生活。”

一颗心的坚守
把居民小事当自家大事
在紫竹苑社区龙湖江与城原山小区,总能看到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穿梭于楼栋之间。庞健总是将“我就是爱管闲事,见不得大家为难。”挂在嘴边。这句朴实的话语,也成了她无私服务社区的最好注脚。
2020年,庞健与朋友创办了社区生鲜采购平台,为社区居民开辟了便捷的生鲜购买渠道。她亲自送货上门,一来二去,与周边邻居渐渐熟络起来。这份因生鲜平台结下的邻里情谊,让庞健在第十次人口普查时成了推进工作的“破冰人”。
当时,社区网格员在推进普查工作时遭遇重重困难,进展缓慢。
庞健得知后,主动向社区申请成为人口普查志愿者。凭借平日里积累的好人缘,她顺利承担起社区的人口普查工作,当其他普查员屡屡吃闭门羹时,居民却主动为庞健敞开了家门。
成为居民代表后,庞健的“闲事”就管得更宽了。她时刻关注着社区的点点滴滴,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都一一记在心上。为了更广泛地收集居民意见,她曾和另外两名居民代表在小区门口支起“民意收集摊”,将居民的意见集中收集后,反馈给社区。
“每次买完菜回来,爬那段坡路就像要了老命。”邻居石奶奶的一番话,让庞健格外上心。庞健所住的小区大门左侧设有一个公交站点,有许多老人出行都依赖643路公交车,每次买完菜下车后,拉着装满菜的拉杆箱,要走上一段长长的上坡路,这对老年人来说十分吃力。庞健了解情况后,立刻与其他居民代表一同将问题上报给社区,并持续跟进。
在她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事情很快有了结果。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之下,站点设在了小区的右侧,现在回家只需走一段下坡路。“全靠你们给社区跟进这个事儿,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太感谢你们了!”每次遇到庞健,石奶奶都会激动地拉着她的手。
如今,庞健的悠生活社团插花课仍在继续,她的服务脚步也从未停歇。这位社区的“公益先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搭建起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深切诠释了如何用爱点亮邻里情。
责任编辑:刘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