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束微光点亮竹林 百般坚守汇聚星河——第四届“感动竹林人物”温暖两江-华龙网

十束微光点亮竹林 百般坚守汇聚星河——第四届“感动竹林人物”温暖两江

2025-04-28 21:50:17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4月28日,初夏的阳光炽热,重庆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传来喝彩声声,气氛比暖阳更炽热,第四届“感动竹林人物”颁奖典礼正在举行。

舞台中央红色背景墙上,“感动竹林”四个字熠熠生辉。十位来自大竹林街道不同领域的普通人,用他们的坚守、奉献与热爱,编织成照亮街道的星光。台下,居民们的掌声如潮水般响起,大家耐心聆听感人故事,用手机记录下感人瞬间。

“大竹林街道‘感动竹林人物’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培育道德风尚、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品牌。我们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寻找平凡中的伟大,挖掘邻里间的感动,让善行义举点亮文明之光,不断为两江新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力量。”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锋总结道。他们的故事,关于勇气,关于初心,更关于“平凡人”如何用行动诠释“不凡”。

守护之歌

以责任筑牢平安基石

当危险来临,总有一群“逆行者”迎难而上。

站在台上,社区民警王小敏接过荣誉时眼神坚定:“我只是做了分内事,但居民们的一句‘王警官在,我们踏实’,就是最好的勋章。”

王小敏用一双铁脚板,走遍街巷楼栋,把“小事”当大事,让“难事”变暖事,也为辖区百姓带来满满安全感。

一步一履丈量民情,一言一行守护平安。当舞台灯光聚焦身披“橙色战袍”的陈成与张叶舟,“逆行者”三个字便具象化了。

陈成,这位参与过3000多次抢险的消防员,胸前勋章折射出“火焰蓝”的担当。“第一次进火场,浓烟里什么都看不见,我深刻意识到,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环境,更需要勇气。”话音未落,台下爆发阵阵掌声。

曾经也是消防员的张叶舟,用浑厚的嗓音讲述从“消防战士”到创业者的转型之路:“脱下战斗服,我以创业者身份回来了,继续从事消防安全工作。只要多一个人掌握逃生技能,火场就少一个破碎的家庭。”

当被问及创业的动力,张叶舟用三个初心进行回答。这些年他自主设计了100多个课程,参与众多培训和演练项目,让消防安全覆盖人民群众。

赴汤蹈火,是职业的信仰。千千万万个他们用平凡身躯扛起万家灯火,让“逆行者”三个字重逾千钧。

破茧者之光

以坚韧书写生命华章

当轮椅缓缓推向舞台中央,全场寂静。

邓超丹的故事让许多人红了眼眶——她遭遇货物坍塌事故致脊髓损伤,面对“无法站立”的医学宣判,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康复训练。健身、考驾照、骑着电动轮椅穿梭仓库之间,将杂粮生意做到年销售额破亿元。

“创业是条不归路,也是强者之路。”命运给了她一把轮椅,她却用它“走”遍圆梦的角落。托起奖杯,舞台灯光映照着邓超丹素净的脸庞,眼神坚毅让台下观众明白:命运以意外改写人生,那就把人生的“意外牌”打成“必胜局”。

同样触动心灵的还有正高级工程师徐健。十多年前,面对近2万辆出租车日常运营,徐健所带领的团队在国内首推“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提供出租车计价器维修服务,他那部24小时开机的电话,连接着千家万户的信任。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利益是第一追求。”正如活动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所言,在0.01毫米间修行,徐健为民生筑起信任墙。

耕耘者之志

以创新擘画未来图景

邬蓝飞的登场掀起了小高潮。这位“商业革新者”将废弃工厂改造成生态办公空间,在他盘活的创意空间里,绿植环绕的办公区与市集活动交织,并配套路演中心、湖畔咖啡厅等设施,吸引数字科技、创意设计、信息技术等企业入驻,促进各类创新产业、科技人才、优质资本在区域高度集聚。

“商业不该只有利润,还要有温度。”一句话,道出了他对商业的独到见解。

电力人李登峰则展现了另一种极致。安全帽下,是他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目光;工装背后,是他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定信念。

400万千瓦电力保障,70余项年度检测,100多天奔波足迹……当被问及电力科研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素质来应对未来挑战的时候,李登峰的回答朴实却有力:“需要有匠心精神,创新精神,还要有使命感,要把电力使命融入到生活工作中。”电网安全无小事,他执行的首个特高压换流站调相机工程调试项目引发赞叹。

无论是创新还是匠心,正因他们的默默耕耘,未来蓝图更加清晰。

连心者之桥

以温情织就社区经纬

议事代表王聪慧的故事则充满“烟火气”。在凤栖沱社区,73岁的王聪慧,像一株倔强的“老竹”,把根深深扎进社区的土壤。较真碰硬监督物业整改、四处奔走筹建老年活动室……两千户居民的信任,托起一位古稀老人沉甸甸的担当。而她却谦虚道:“作为一个老党员,就是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事实上,微光成炬,才能照见未来。

同样用平凡铸就微光的“美育园丁”庞健,她用44堂公益课培育社区美学,枯木新芽见证巧手匠心,朵朵鲜花传递生活温度。在她身上,人们懂得,最动人的芬芳,不在花园里,而在为民服务的点滴耕耘中。

大竹林街道居民最熟悉的七旬老党员秦大联,永远冲在响应“前线”。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洞察社区不安全因素,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

“我是党员,危急时刻就得站出来!”回忆勇斗歹徒的场景,秦大联说。

十段故事,十份感动。点点星光汇聚星河,这星光,是对平凡的礼赞,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每个人都能成为光的时代,感动,永远在路上。

记者手记:

榜样是什么?感动大竹林十位获奖者用行动告诉我们:榜样不必惊天动地,更无需豪言壮语,只需坚守初心,勇往无前。

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买菜时会遇见的邻居、晨练时打招呼的熟人。正是这些触手可及的微光,照亮了基层治理的星河。

活动散场时,观众们仍在热议。现场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说:“明天我要报名社区义工。”而角落里,年轻的社区工作者翻着笔记本:“明年,我们也要干出这样的成效。”

微光成炬,照见未来,这便是榜样的力量。

第1眼TV-华龙网 记者 陈攀/文 张颖绿荞/图 刘钊/视频

 

责任编辑:徐力超